第七章 工艺美术品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0 12:00

境内雕刻、刺绣、美术陶瓷、纸剪、毛笔、花炮、制扇等工艺美术业历来较为发达,享誉省内外。19世纪中期,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始于湘阴县,19世纪后期传入长沙。据《湖南省志·轻工业卷》记载:“湘绣商品生产,始于19世纪后期,最早的专业刺绣户为湘阴人吴键生之妻、原籍安徽的胡莲仙”。最早传授、研究湘绣技艺的,是清光绪三十二年平江籍人凌容众、李樵松夫妇开办的平江启明女校工艺班刺绣专业。因战乱频繁,经济衰败,至1949年,境内工艺美术业奄奄一息,部分品种濒临绝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扶助工艺美术业。1957年,境内有雕刻、毛笔、鞭炮、制扇等生产合作社(组)12个,年产值35.84万元。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工艺美术品生产停滞。“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破“四旧”“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部分工艺美术品生产企业停产,不少艺人改就他业。70年代初期,为扩大出口贸易,工艺美术品生产得以复苏和发展,主要产品有机绣、石雕、美术陶瓷及美术玻璃制品等。1973年,岳阳县玻璃厂生产杏仁灯罩 57.3万件,全部出口。1981年开始生产各式套料礁花瓶及车花,为企业获得丰厚利润。后因市场变化,于1985年转产。同年,市工艺美术厂生产菊花石雕,后亦停产。到1990年,只有市瓷厂和湘阴陶瓷公司生产少量工艺美术陶瓷出口。

境内毛笔生产历史悠久,30年代初,仅岳阳、湘阴2县就有20家制笔作坊,从业人员116人,年产毛笔124.45万支,行销南京、北平、天津等市。1949~1957年,有毛笔生产合作社4家,职工 178人。60年代,毛笔销量逐渐减少。70年代后,转由乡镇企业生产,1990年生产38万支。

清乾隆年间,平江县成为湖南省炮竹烟花重要产地之一。同治年间,该县有2000余家农户从事鞭炮生产,年产量1.4万箱。民国26年,平江县成立鞭炮业公司,31年,生产不发声的日旅行、地老鼠等烟花。但因技术上的原因,烟花生产终未形成规模,基本只生产鞭炮。1957年,境内有鞭炮生产合作社5个,从业109人,年产值17.8万元。1963年, 有鞭炮生产合作社8家,职工175人,年产鞭炮846箱。70年代后,系统内无鞭炮生产企业。

1990年,轻工系统内工艺美术业仅存制扇、刻字标牌二个门类,企业3家,固定资产原值155.2万元,职工295人,年产值381万元。1997年,市制扇厂依法破产。市刻字标牌厂至1999年仍以刻字和标牌为主要业务,但效益滑坡,年产值跌至30万元左右。1999年,平江县制扇厂开发铜底色旅游扇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