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登记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一、国营、集体企业

1963年,各县根据《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对城乡工商企业进行全面登记。登记的范围是: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的工商企业,供销社和其他集体所有制工商企业,从事商业、手工业、运输合作小组的成员不属于上述范围的部门主办的生产企业。对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工商企业单位或既是企业管理机构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建立企业停业、歇业、转业的登记审批制度。

1979年,各县(市)工商局对集体、国营企业进行全面登记发照,建立企业经济户口。对未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工商企业,不予开立银行账户,不准购买或印刷发货票、刻制印章、注册商标和签订购销合同,银行不予贷款;物资、商业、粮食等部门不提供货源,不供应原材料。年底,共登记集体工商企业5286户,占应登记的85%;共登记国营工商企业 2221户,占应登记的97%,凡登记发照的工商企业均建立经济档案。

1981年6月,对商业、交通运输业进行全面登记和核发营业执照。年底,通过审查核准换发全国统一营业执照3711户、8413个单位。1982年8月,各县(市)工商局设立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股,各区、镇工商所配备专职工商企业管理员,专司办理工商企业的核准发照工作。境内工商企业7727户,5513个分支机构,均办理了登记发照手续。

1984年,市工商局根据中央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简化发证手续,放开经营范围,放宽登记条件,共核准登记工商企业1378户,659个分支机构。次年发展到5409户,分支机构5307个,国营工商企业发展到641户,比上年增加15%;集体工商企业发展到1830户,比上年增加56%。1988年12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市区换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实行分级管理,市属企业、事业单位和中央、省驻市区的工商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登记发照、监督管理,由市工商局负责;南、北、郊区分局则负责辖区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登记发照,监督管理。各工商分局经市工商局授权,可以查处由市工商局发照的工商企业的违章违法行为。 1990年,共换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4236个,普通营业执照9698个,注销转体企业执照2205个,换发执照占工商企业的84.3%。

1992年,党政机关干部分流,干部队伍中分离一部分人员出来办经济实体,工商部门积极做好登记注册的咨询服务工作,并在经营范围上放宽从优,除专控物质外,允许企业跨行业、跨部门经营;在审批程序上从快,为他们开绿灯。是年,全市党政机关办实体423户,其中年内新开办334户,占79%。次年11月,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工商部门对全市党政机关所办企业进行认真清理规范。1994年7月,《公司法》正式颁布实施。为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登记机关在坚持依法登记、确保登记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登记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拓宽登记范围,是年,全市共登记注册企业21044户,其中法人8187户、营业企业12857户;新登记 4054户。全市登记注册企业集团10户、股份有限公司17户、有限责任公司3户、股份合作企业6户、无主管部门企业218户。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信贷资金紧缩,一些国有、集体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出现滑坡。1997年,注销企业4170户;登记注册的股份制企业1317户,注册资本255750 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和32%,其中设立有限责任公司1070户,注册资本23512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4%和39%;股份合作制公司60户,国有独资企业7户,自然人出资设立公司180户。1998年,积极配合粮食部门做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粮食收储企业开设“绿色通道”。1999年,全市新登记注册企业1219户,其中国有企业294户、集体企业340户、股份合作企业9户、有限责任公司502户(其中分公司182户)、其他企业74户;办理变更登记12210户,办理注销登记1584户;企业新注册号换照13040户。年底有企业16594户,其中国有企业6524户、集体企业7451 户、联营企业96户、股份合作企业81户、有限责任公司2120户(其中分公司524户)、其他企业322户,全市共有法人企业7667户,营业单位 8927户,企业总注册资本1409050万元。

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岳州开埠通商,入境登记的外商有美国的美孚、旗昌,英国的太古、怡和,德国的德士古,日本的大坂等公司,其分支机构遍及平江、临湘、华容、湘阴等县农村集镇,控制了石油、布疋、香烟、化工原料等市场。民国2年后,境内陷入军阀混乱,外商一度撤离。8年复又涌入。至9年,外商和华人买办商在岳阳设立的店铺主要有下街河口福记、正大、荣昌,上鱼巷子和记,上街河口英商太古车糖公司岳阳经理处。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德绝交,德商企业撤走,美、英亦受其影响,大部分营业中断。民国27年11月11日,日军侵占岳阳,日商在岳阳城区开业设洋行,垄断市场。首先在岳阳城区开业的是湖南洋行。嗣后,有德岛、兴亚、三铺、永户、中村、三火、东京、来来屋等商号,大多经营百货、 绸缎、 布疋、 煤油、 香烟、 火柴、 红糖、 白糖、 南货、 海味等商品, 并雇用华人为店员。日本商人为了控制市场, 规定中国人开设的商店只能在日本洋行进货, 货款必须以日钞交付。

清代、民国时期,外商在岳州企业虽经湖南巡抚、湖南省政府办理申请、登记和核准,但享有种种特权,实际上中国政府不能对外资企业实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境内已无外资企业。1984年6月,市政府设立经济开发总公司,专司引进外资事务。1985年,中外合资企业发展到7家,共引进外资1957.1万元。至1990年,独资、合资企业发展到101家,投资总额15327万美元。

1992年,岳阳被列为长江沿线开放城市,市委、市政府确定“开放兴市”的战略决策。8月,市工商局被国家工商局授予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成为湖南省首家获得外资企业核准登记权的市级工商局。9 月,外资企业登记管理科成立。新登记注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0户,总投资额15237万美元,注册资本12150万美元,外商及港、澳、台商出资额5195万美元。1994年,市政府定为全民招商年,提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岳阳形象”的口号,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迅猛发展,全年新办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3家。至年底,全市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登记注册274家,投资总额40898万美元,注册资本30968万美元,外商及港、澳、台商出资1690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54.6%。1998年,清理“三无”企业(“三无”企业指无资金、无场地、无组织机构的企业。),对45家未参加年检、长期不缴清注册资本、查无下落的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予以公告,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中的15起违法违章行为,作出及时处理。1999年,全市新登记注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7户,其中分支机构8户,投资总额4373万美元,注册资本 2451.7万美元。外商及港、澳、台商认缴1908.4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77.84%;中方认缴543.3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22.16%。在新登记注册的19户法人企业中,合资企业13户、合作企业1户、独资企业5户。全年办理变更登记47户,办理注销登记11户,拟吊销、注销企业45户。到年底,全市有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210户(不含分支机构67户),投资总额79291.5万美元,注册资本44169万美元,外商及港、澳、台商认缴 29963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67.8%;中方认缴14206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32.2%。按企业类别分,合资经营企业138户,合作经营企业19 户,独资经营企业53户。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6户,工业116户,公共饮食服务业13户,房地产及公用事业73户,文化及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业2 户。按投资者国别(地区)分,美国19户,加拿大4户,新加坡6户,泰国6户,日本2户,澳大利亚2户,英属维尔京5户,韩国、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各 1户、中国香港113户、台湾48户、澳门1户。其中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正大岳阳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345万美元,注册资本达955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