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抗日救亡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1 12:00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 8月20日 ,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通过快邮代电向全国发表《为和平合作联合宣言》及《为国共和平台作的政治决议》。29日,与国民党武汉干事谈判成功,建立了瑚鄂赣苏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1月,湘鄂赣边区红军游击队在平江县嘉义集中,改编为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次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共1100多人,从嘉义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各县在恢复和整顿党组织后,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8月,岳阳地下党组织在县城创办《战鼓》周报,开设街头书店。10月,平江县委在县城开设大众书店,办起《老百姓壁报》、《战讯》等。 1938年3月,中共党员朱婴在华容创办东山战时中学,培养抗日人才。5月,中共党员杨乐如在岳阳办起50多所民众夜校。6月,华容青年魏鑫等办起《怒吼周报》。次年秋,临湘战教队办起《湘北风云》(后改为《湘北边警》)等。这些进步刊物和抗日学校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报道抗战形势,揭露日军罪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与此同时,抗日宣传队、歌咏队、抗日剧团、抗敌后援会、抗日十人团等多种抗日群众团体组织相继成立。1938年夏秋,岳阳、华容、平江等县还先后成立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队)。并在各区建立民先队基层组织。各地民先趴成员用演讲、歌咏、戏剧、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办训练班等多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动员青年参战,发动群众开展救国募捐,慰劳和护理伤兵,救济难民。

 境内许多爱国青年、学生,为寻求救国之路,在中共党组织、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的介绍下,纷纷赴延安抗大学习或参加新四军。1937年10月~1939年冬,先后有95名青年奔赴延安抗大、陕北学院学习。去延安抗大的有岳阳县25人,临湘县17人,湘阴县26人,平江县2人。华容县东山中学被迫停办后,1938年11月,朱婴率15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还有10名华容青年独赴延安参加革命。

 1938年12月,在岳阳县委的指导下,成立岳阳第一游击大队,胡春台任大队长,王国维(共产党员)任指导员。游击大队共40余人,在李南乡开展抗日游击活动,与日军作战如余次,缴获步枪30余支,扩大了队伍。后游击大队被国民党收编,改为湘鄂边区十二支队。1939年6月,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扬森执行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随后,各县党组织相继遭到破坏。各种救亡团体及民众夜校先后停办或被迫解散,进步报刊和书店被迫停刊或关闭。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境内中共组织分批撤退暴露的党员,或以社会职业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抗日宣传救亡运动转人农村,统战工作的重点由上层转向县、区、乡镇地方实力派。

 1943年9月,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进军石 (首)公(安)华(容)地区,开辟以桃花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击日伪军。这支武装力量由100余人枪发展到1000余人枪。宣传和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发展生产,筹措抗日资金,奔袭于各日伪据点之间,多次成功地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1945年3月,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平江、临湘、岳阳、湘阴等县,开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在平江县更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随后,在桃花岭、白羊田、大云山、药姑山、月田、神鼎山、白鹤洞等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取得很大胜利。所到之县.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并相继组织抗日游击武装。只有138人的第六支队进驻湘阴后,认真开展统战工作,策反伪县长左钦彝部,扩大抗日武装力量。3个月内,就扩充为一支3400余人的队伍,在湘阴至岳昭一线开展游击战斗,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