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1 12:00

一、“大跃进”

1958年l~2月,各县召开党员代表会议,着重讨论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问题,批判农业生产“只能渐进,不能跃进”的所谓右倾保守思想。岳阳县提出粮食单产“保证800斤,争取千斤”的口号;华容县提出 “十年规划,一年完成”的冒进口号;临湘县提出每亩施肥千担,深耕一尺以上的“增产措施”;平江县提出“二一二”指示,即实现稻谷亩产2000斤,红薯亩产1万斤,总收入人均200元;湘阴县提出粮食总产量完成5亿公斤,生猪100万头,力争二三年内,使全县农业社社员赶I或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自此.各县大搞积肥运动和技术革新、工具改革运动。

5月,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各地不断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带来高估产,1958年夏收期间,各地竞报高产“卫星”,报刊舆论大加鼓吹。华容县报道生猪三割(割甲状腺、耳朵、尾巴)催肥,日长19.75公斤,导致全国各地及苏联等国纷纷来电索取资料或派员来参观。

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发出“全党大办钢铁,三年超英,七年赶美,十年超美”的指示。各县迅速掀起以钢铁生产为中心的新的“跃进”浪潮。机关、厂矿、学校、农村全力投入“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中,一时建起数千座小土炉。是年秋,在献铁活动中,各地搜尽废铁,甚至砸碎铁锅,完成献铁任务。

与此同时,各地还大办县、社工业,大办水利,大办养猪场等,交通、邮电、文教、卫牛等各行各业都积极投入,备县在大办工业、水利、电力等建设中遭到不同程度损失。这种大规模群众性的盲目蛮干,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也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更加泛滥,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给生产带来破坏性的“跃进成果”。1959年,开展反右倾活动,“左”的热度更加升高,加上接连不断的旱灾、风灾和雹灾,粮食大大减少,农副产品急剧减产,经济发展跌人低谷,人民被迫过“苦日子”,因病、饥饿非正常死亡人口增加。岳阳、平江、临湘3县流人江西等省的人员达2万多人。1960年11月,根据中央精神,开展反“五风”运动。是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停止。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8月26口,湘阴县率先成立境内第一个人民公社——洞庭围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哄而起,各县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将3368个高级社改组成76个人民公杜。人民公社撤销区、乡建制,实行工、农、商、学、兵一体,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取消按劳分配,劳动实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由于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在人民公社内部搞一平二调、刮共产风、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破坏,严重减产。1959年春,备县调整人民公社体制,变公社核算为大队核算,改分配中的供给制为按劳力工分分配,但下半年的反“右”倾,使“左”的思想愈演愈烈。1960年5月,各县开展“三反”运动。冬季,着手整风整社,逐步纠正 “左”倾错误,同时,采取借田到户种荞种菜,组织开垦湖荒等措施,生产开始出现转机。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重新调整人民公社,缩小公社、大队规模。由75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95个人民公社,公社所有制改为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生产规模平均不超过20户。停办公共食堂,恢复社员自留地,允许农民私人养猪、家禽和从事家庭副业。6月,中央下发《关于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定》后,各县成立清理退赔领导小组,配备专门班于,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对公社成立以后的平调资金、耕地、房屋、耕牛、生猪、农具、家具等进行清理和退赔。同时,各县委认真贯彻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取消计划L的高指标,清理一批劳力归农,开展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1962年经济开展好转,生产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1984年4月,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