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难忘的逃难岁月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难忘的逃难岁月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宛平,挑起卢沟桥事变,加速了对我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也拉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下面所记述的是在日军沦陷区里,逃难人群的悲惨生活。

1944年5月长沙沦陷,住在市郊新开铺的我家,是当地一户书香门第。听闻日军暴行,家人无不惶恐。此前,两个哥哥早已投笔从戍。为了免遭涂炭,父母决计带领在家的孩子,裹入逃难人群,那年我才6岁。

记得一天黄昏,传闻鬼子要来,于是举家连夜背井离乡,投奔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家避难。当时,我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不足两岁的弟弟,平时家人极少出门。如今父母领着我们五个孩子长途跋涉,确实艰苦异常。父亲是一介书生,高度近视,平日埋头书斋,勘误古籍。如今迫于形势,居然用两只箩筐,挑着我和弟弟仓忙赶路。山道原本崎岖,偏又夜黑路滑,在翻越一道山脊后,父亲一脚踏空,一个趔趄,肩上担子失衡,箩筐甩出去老远,家人在一派惊恐中,总算找到了弟弟和我,幸好均无大伤,但父亲的眼镜摔破了。于是,弟弟由姐姐们轮流背着,父亲撑着扁担走,三寸金莲小脚的母亲,搀扶着我,继续前行。

这样走了两天多,才到了一个名叫南塘的地方。远房亲戚腾出了一间房子,我们一家七口就塞了进去。五姐弟像摆咸鱼一样挤在一张床上,父母则下块门板做床,生活就这样安顿了。

南塘是人烟稀少的山区,络绎来此避难的人虽找到栖身之所,便立即发觉生活极端艰难。带来的食物逐渐消耗后,人们开始购杂粮充饥,开始还有点买,继而缺少且价格飞涨。于是,只得在口粮中掺和瓜蔬,吃糠煮野草,甚至吃观音土,以求度日。而在物价飙升中,食盐尤为昂贵,一担谷才换得一斤盐(抗日战争期间,食盐大多来自四川自贡所产的岩盐,而日军封锁交通,往外运盐极难)。幸好我家逃难时带了一包干元酱(元酱是作坊里提炼酱油后的豆渣,呈黄褐色),既可做菜,又可调味,吃完后便设法去买。后来发觉购买的干元酱里,奸商掺了马粪,一股骚味,实在难吃。食盐既贵得离谱,况且又无处可觅,于是便有人铲了厕所里的泥土熬制硝盐,味苦涩又有腥味,但为了生存下去仍得吃,我想,这是现代人们无法想象的。

虽说这里远离长沙市区百多里,交通也极不方便,仍不时有鬼子进村骚扰。他们一是抓“苦力”为其服劳役;二是抓“花姑娘”以发泄兽欲。一次,父亲躲避不及被鬼子掳去当苦力,每天无止尽地修路或搬运重物,长达十五六个小时。他是个读书人,哪里干得这种苦活,所以常挨鬼子的皮鞭。即便是干体力活的人,也经不起缺吃少喝、超强劳动、非法折磨,常常晕倒甚至残废。后来父亲说,被抓的二十多个苦力,拖累死的就有四人,他是遭打伤后被鬼子踢到沟里,好心的同伴偷偷丢两把稻草将其遮住,收工时鬼子忘却这事,他才在半夜里爬了回来。家人赶紧将父亲藏在一个山洞里养伤,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但烙下的腰伤使他后半生痛苦不堪。

女人们更是提心吊胆过日子,因为被奸被害的惨剧时有所闻。邻村一个女孩子和家人在地里干活,不慎被过路的鬼子发现,家人四处逃散,几个鬼子叽里哇哪直扑“花姑娘”。女孩奋力奔跑,但鬼子包抄过来,截断去路。女孩明白已无法逃出魔掌,便迅速跑向山塘,纵身跳入水里,鬼子眼看无望,便灭绝人性地朝水里一阵扫射……远方亲戚的一门媳妇,在回娘家路上,被三个抓“花姑娘”的鬼子撞上,遭到轮奸后,还被鬼子在大腿上戳了一刺刀,亲戚抬她回来已奄奄一息。那时缺医少药,谈何救治,只得寻点草药,煎了服,捣碎敷。两天后,我母亲前去看望,我也跟着去了,只见刀伤处有碗口大,房里充满了血腥。母亲安慰了几句并送上四张自家备用的膏药,实在再也帮不上忙了。

为了照护年幼的孩子,母亲只得守在家中。她原本大家闺秀,天生丽质,但如今这岁月,哪里还顾得梳妆,平日就绾一个巴巴头。一遇风声,赶紧将锅烟(柴火在锅底上积淀的锅垢)抹在脸上,将草根、尘埃扑在发上,扮成又丑又老的模样以逃过一劫。三个姐姐与年龄相仿的女孩子以及年轻媳妇们,听到风吹草动,赶紧披头散发,一个个灰头土脸。庄稼茂盛季节,就分别钻进地头,匍匐在青纱帐里;如果来不及了,就钻到地窖里,家人用柴捆堵住;甚至躲在猪楼板下面,在屎尿里蹲上几个小时;或者结伴逃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与蛇蚁为伴,靠野菜充饥。这样的日子说有多难就有多难。

在难民堆,有七八个与我同样大小的孩子,虽然不谙世故,但鬼子兵凶神恶煞的样子,大人们惊恐不安的状况,妇女们声嘶力竭的惨叫,肚子里饥肠辘辘的呻吟,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那时候,天,是灰蒙蒙的;地,是摇晃晃的;人,是抖瑟瑟的;风,是冷飕飕的。只有我们小伙伴在一起时,才有丝温馨,有点欢乐。鬼子进村了,我们就和他们捉迷藏;鬼子一拔腿,我们就从旮旯里钻出来,成了一个个的花脸。我们上山捡柴、采野果;我们下水摸鱼虾、摘鸡头菱。没有课本、没有学校,我们读不上书,认不得字。只有姐姐编的童谣,我们鼓着腮帮子笑着念、齐声喊:

小日本,是孬种,只想吞并东三省;

炸上海,攻南京,杀我同胞百万人;

中国人,齐抵抗,抗日救国同心干;

驱倭寇,杀东洋,誓把鬼子一扫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我们也就结束了一年多的逃难生涯,返回故里。几年之后,我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往事如烟,如今我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中华的崛起让世人瞩目;民族的强盛令举国欢腾。但那段悲伤的逃难经历,总叫我无法忘却。所以,我至今特别爱看《甲午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抗日影片;无比崇敬杨靖宇、赵尚志、方志敏等抗日英烈;十分爱听《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甚至为民族忠魂而潸然泪下……我不忘告诫我的晚辈、我的学生,要居安思危,勿忘国耻,要奋发图强,决不让民族的屈辱历史重演;与时俱进,定要使祖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须知:自强不息将缔造出辉煌,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作者系岳阳市八中原副校长、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