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我在岳阳防汛抗洪中的切身体会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从 1964年8月湘潭与岳阳地区分设开始,至1985年3月我调往邵阳地委工作,在岳阳地区工作了21个春秋,曾担任汨罗、岳阳县县级主要领导,在湘阴、华容等县办点多年,1973年11月后任地委副书记、副专员11年,主要分管农业,并兼任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数年。

   岳阳畔洞庭湖,滨临长江,湘、资、沅、澧四水在此汇合。四水南注,蜀水西来。岳阳优势在水,忧患也在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岳阳全市有防洪大堤1063公里,16个堤垸四面环水,两水夹堤,堤身矮小、单薄,很多大堤都是沙堤、沙基;通讯落后,交通设施贫乏,只有市一级领导才有北京吉普车;公路都是沙石路,特别是汛区的公路,晴天凹凸不平似刀尖,雨天路面成泥浆,就是坐汽车,车轮陷在泥浆里动不得,人们戏称为“水泥”路。防汛抗灾任务之繁重,工作之艰巨,言辞难表。亲身经历了岳阳防汛抗灾,那洪水溃垸的惨痛场面和干部、群众与洪水搏斗的感人事迹,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不计其数的抗洪斗争,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领导走在群众前头,才是克服困难,抗洪稳握胜券的关键。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洞庭湖区的自然气候有一定的规律性。三月桃花水,四五月是梅雨季节,六至九月随时都有可能下起倾盆大雨,如发生南水倾注,长江北水顶托,洞庭湖水位就会骤然上升,稍有不慎,引发洪灾造成损失。因此,岳阳历任领导心系600万百姓,对水患高度重视,时刻警惕,防患未然。我1973年l1月担任地委领导,主管农业。上任后,地委书记董志文,老领导张月桂、李满全就特意叮嘱我,要抓好防汛工作。从那时开始,年复一年,心中总是装着汛区200多万群众的安危,无灾当有灾,小灾当大灾,轻灾当重灾,一刻不敢懈怠。每年入春,就与各级领导一起研究防汛方针,做好决战洪灾的准备工作。

思想准备。入春后,地委要召开防汛动员大会,各县(区、农场)、乡镇、水库、堤垸层层都要召开防汛会议,使各级领导和群众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充分认识到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认识到岳阳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防汛的艰巨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并根据水文信息,结合当地实际,提出防汛抗旱的具体要求和作法,使各级领导和群众心中有数。

组织准备。各级政府部门均设立防汛指挥机构,每年对防汛队伍进行调整,18~55岁男性公民都造册登记,按照民兵建制组成防汛预备队,将人员编成营、连、排、班,从预备队中选出有氽水、整险、打桩、撑船等专长的人员,组成防汛抢险突击队。由工程人员、村民、国家干部组成守护队,还要组织巡逻查险队等,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训练,严明纪律,说明利弊关系,并以上课的方式学习防汛抢险知识,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无条件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物资准备。地委防汛工作会议后,要召开水利、农业、商业、供销、物资、交通、卫生等部门专题会议,分配任务,下达计划,准备防汛器材及物资,按照需要,各负其责,各执其事,木材、楠竹、晒垫、麻袋、草袋、棉絮、马灯、灯泡、圆钉、电线、煤油、沙卵石等,都要按计划、按时足额储备在指定地点。

    汛前检查。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各级都要进行自查,并逐级综合上报,地委领导要对全区1063公里堤垸和电排、涵闸进行一次检查摸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排除隐患于汛前,并要签订防汛领导责任状。我离开岳阳后,岳阳市的领导更加重视防汛工作,如黄甲喜同志担任市长上任第一年他就骑单车到全区的重点堤垸进行巡查,艰苦深入,在全区干部中反映很大,至今传为佳话。防患未然,兴修水利。每年进入冬季都要组织劳力加固堤垸,新建电排、涵闸,对一些隐患特别大的地方修建前、后两道闸门,使其形成双保险,并修筑水库、塘坝进行拦洪、蓄洪。l974年全区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6567万立方米,湖区大堤用工1693万个工日。在当时财力较困难的情况下,全区投资2279.19万元,修筑防洪设施、水库塘坝,在后来的防汛抗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1982年建成的大型水库——铁山水库,水库下游新墙河沿岸原来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洪水危害,自大坝关闸蓄水后,新墙河下游再未出现洪涝灾害,保证了下游农田不渍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率先垂范,依靠群众

    在抗洪抢险中,领导的责任主要是纵观全局,果断决策,不必事必躬亲。然而,在紧急关头,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参与战斗,靠前指挥,光靠发号施令是不可取的。要深入下去,向群众学习,到实践中去,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实施正确指挥,战胜洪魔就增添了一份把握。

    1973年,我任岳阳县县委书记,正遇上洪水暴发,我第一次指挥抗洪抢险,由于没有经验,心中无底,我依靠县委一班人,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对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献计献策,使我逐渐明确抗洪思路,在会上,我对常委一班人进行了明确分工,分头深入下去,吸取群众的抗洪斗争经验,带领群众投入战斗,会后大家各自带领队伍赶赴指定地点,我和县革委副主任李德隆、荣家湾区委书记李海舟等赶赴六合垸、毛家湖指挥战斗。洪水一秒一秒往上涨,当时天气十分闷热,蚊虫叮咬,食品紧缺,而且都是计划分配,我吩咐要尽最大努力安排抗洪群众的生活,先要填饱肚子,我们与抗洪队伍一道日夜驻扎在大堤上,大堤当床,草袋作垫,身上盖的是草袋,头上还枕着一个草袋,在抗洪大堤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我们与麻塘大垸相隔不足5公里,入夜两边堤上灯火辉煌,好似闹市一般,群众看到县委书记、县委机关干部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相邻而眠在大堤上,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个个干劲十足,大家查堤十分仔细。有一天22时多,毛家湖大堤内坡堤脚穿孔,巡逻队马上鸣锣,大家听到锣声,似战士听到冲锋号,一涌而上,采取沙卵石压浸水、打内包围等办法,排除障碍,很快消除了隐患,保住了堤垸,那紧张战斗的场面,那肩扛人挑、下水堵眼,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的场面让我深受感动。我深刻体会到,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抗洪抢险泰山移,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战斗,洪魔被降服,全县未垮一堤一垸。

    1980年,岳阳境内遭遇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流域第二次大洪水,也是洞庭湖区第一次较大秋汛。8月1O日我刚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当晚倾盆大雨,我与地委书记张月桂商定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商量防汛对策,会议开到凌晨1时,决定由张月桂书记坐镇指挥全区抗洪,其他领导带领地委机关干部立即赶往各地指挥抗洪抢险。我和地委组织部部长叶树松,地委常委、妇联主任刘泗元到华容、钱粮湖、君山、广兴洲等堤垸指挥抗洪。我们带领地委机关50多名干部首先赶往最危险的华容县詹桥公社大京湖堤垸。一到那里,我惊出一身冷汗,洪水涨到临近堤面,形势十分紧迫,部分群众恐慌乱作一团。我心中十分清楚,作为领导必须处变不惊,才能稳定群众的恐慌情绪。我和地区行署计委主任李曙初、经委主任樊川廷商议对策,决定先组成人墙,拦住肆虐的洪水。将人员分工后,我带领大家跳进水中,手挽手组成人墙,护住大堤,另一支队伍运送草袋、沙卵石,水涨堤高,战斗到第二天9时才脱险,在水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避免了3万多亩农作物遭受水灾。8 月下旬我回到华容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指挥岳阳河西片的抢险工作,一个晚上深夜1时多,电话急骤响起,我立即抓起电话,电话那头向我报告,钱粮湖农场接壤洞庭湖的两门闸出大险,殃及到垸内数万人及牲畜安全和农作物收成。我吩咐工作人员从附近调集民工支援,1小时内赶到出险地点,作好抢险队伍调度后,我立即驱车赶到现场,已是深夜2时。我与钱粮湖农场的领导研究抢险措施,决定马上在垸内靠堤脚打抱围,从华容县潘家乡调来1000名民工,钱粮湖农场500名抢险队员准时赶到,经过近10个小时的紧张战斗,内抱围基本筑成,超过外湖的水位,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这一年,我们在洞庭湖防汛第一线工作了一个多月,有七个晚上通宵达旦工作,到 9月7日 才回机关,岳阳地委10名常委、93名部(办)主要领导和局、科长及县(场)的86名常委、310名科局长战斗在抗洪第一线。岳阳县委副书记、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李先佩头部动手术,还未拆线,防汛紧张时赶到防汛指挥部指挥防汛工作,晕倒在防汛办公室,病情稍好转又深入险情严重的堤垸现场指挥抢险。

    1983年也是秋汛,岳阳县荣家湾小毛家湖垸 7月17日 水位达到 34.49米 ,超过危险水位 0.99米 ,水快要漫堤,水位仍在上涨,现场有人担心堤垮,要放水灌内垸,市防汛指挥部领导立即与工程技术人员会商,一起分析水情、雨情,判断水位不会超过 34.55米 ,洪水不会漫堤,市防汛指挥部领导作出不采取水灌内垸的决定,组织500多名劳力日夜抢修,加修子堤3.2公里,保证了垸内安全。防汛尤于战争,作为领导,必须亲临前线,掌握实情,尊重科学。合理决策是降服洪魔的关键。

认识规律,清醒头脑

    防汛抗灾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堤垸“晚上不倒,白天倒;雨天不倒,晴天倒;涨水不倒,退水倒。”洪水退了,胜利已经唾手可得,人也疲惫到了极致,这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造成前功尽弃的恶果。因此,领导要保持清醒头脑,当洪水退潮时不能掉以轻心,以防万一,防汛大军分批撤离,领导和骨干队伍一定要坚守阵地,清障巡查。1968年大水,各级领导亲赴一线参与战斗,华容县幸福垸在洪水高峰期间,公社党委一班人,吃苦耐劳,组织得力,保住了大堤。洪水退潮时,公社主要领导认为抗洪斗争已取得胜利,沾沾自喜,急于走亲访友,回乡省亲,巡堤人员也因领导都撤回去了,麻痹大意,巡查不力,导致闸口堤脚掏空底板,没有及时发现,穿孔越来越大, 7月23日 凌晨2时30分溃垸。全公社淹没耕地2.24万亩,占全公社耕地50%,死亡26人,耕牛淹死53头,房屋倒塌2215栋、7393间,损坏电动机5台、变压器3台,高压输电线路 7900米 ,受灾人口达1.5万人。目睹悲惨场面,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无不痛惜。公社党委主要负责人被撤职查办,其他有关人员也受到严厉处分。

    云溪区陆城垸大堤可谓“金堤”,十分牢固,但是,这里的负责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为“千里金堤,溃于蚁穴”,一刻也不敢麻痹。1983年洪水水位下降后,他们坚持巡查不放松,抗洪主力队伍撤下堤,但能随时集结,队伍不散,等候命令,由于该堤被高位洪水浸泡,铜鼓山堤段发生蚁洞跌窝,其洞穴可容下一辆汽车,他们当即调动民工2260人,进行外帮内导,担土9400立方米,用晒垫、木材、铁丝等打抱围,堵住洞穴,由于发现早,采取措施快,避免了垮堤损失。

    进入21世纪后,洞庭湖区经济建设发展很快,堤垸加固了,领导更加重视了,抗洪抢险手段也更先进了,有不少堤垸可谓是固若金汤,但各级领导仍须要深谋远虑,决不能高枕无忧,使洞庭湖区人民能得福于水,充分利用水的优势,更好更快地建设美好的八百里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