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我的四十年校长生涯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在岳阳市普通中学校长中,我是担任校长职务时间较长的。1957年6月至1991年元月退休,先后任岳阳县三中、五中、一中和岳阳市一中校长长达34年之久。退休后应两所民办学校邀请,出任民办中学校长6年。前后任中学校长达40年。1989年我被分别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岳阳县三中,我只工作了一年,不过当时我和老师们一道制定的“办一所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中学”的办学目标和“关爱学生、教好学生”的办学宗旨以及师生们一道营造的和谐向上的校风,为三中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1958年6月回县城筹建岳阳县教学研究所,任专职 副所长兼县农校校长。

    1959年10月到水灾频繁的血吸虫疫区广兴洲,在文化十分落后、生活十分艰苦的湖畔上创建岳阳县五中。这里是我经历的办学环境最艰苦的地方。当时有人用 “学生一室当三室(教室、寝室、食堂),教师三人共一房”来描绘学校的困境,是最恰当了。当时学校最大的压力是先招生、后建校,师生来了,建校资金仍无着落。因为创建五中时,正值我国国民经济最困难、人民生活最艰苦的时期。开学以后,师生们忍受着重重困难,坚持工作和学习,他们天天盼望县里派校长来,认为校长来了就会有办法解决困难。面对困境,我针对当时具体情况,把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让师生看到希望,建立信心。一是争取县领导的直接支持,使中途停工的教室工程迅速复工;二是请求当地党委划拨给土地建设校园,并动员师生参加修筑简易围墙;三是带领师生下湖洲割芦苇,用芦苇收入购置水管,引来清澈的渠水,改善师生生活用水,并购置图书和文体器材,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四是开展学抗大,发扬南泥湾精神的教育活动,……在大搞勤工俭学的同时,发动老师认真研究如何妥善处理教学和劳动的矛盾。努力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规范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切实落实常规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我们终于战胜了困难,开创了学校工作的新局面。让学校从无到有,发展成为一所比较完善的农村中学,学校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社会广泛称道,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先进行列。1964年,学校被评为全县教育战线的红旗单位,我个人也被评为全县教育系统的“三面红旗”之一。

    1973年,上级调我任岳阳县一中(现今的市一中)革委会副主任,后又调往岳阳县“五七”大学工作。这段时期我和其他学校的校长、老师一样,处于欲教不能、欲罢不忍的尴尬境地。

    1978年元月,上级调我去荣家湾筹建岳阳县一中(当时岳阳县、市分家,原县一中改为市一中),要求春节后动工,同年9月1日招生开学,并且要求新的县一中要后来居上,尽快赶上和超过全地区普通中学中的老校、名校。1978年春节,我在家里稍作休息,就去荣家湾开展筹建工作。对于我来说,建新校,白天上工地,晚上睡工棚是老习惯了。当时最感压头的是教师队伍的组建和稳定。由于岳阳县、市虽然分家,人事仍在异动期间,千方百计争取留在市区或进入市区工作,已成为当时干部职工的思想主流,因此,近水楼台的岳阳县很多中学骨干教师陆续流进市区。荣家湾的新县城建设进展迟缓,县城缓建、停建的消息不断提出,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新的县一中的教师队伍组建和稳定,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我只得采取建校和组建教师队伍双管齐下的办法。我先后请求著名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游新金、著名高中数学教师谭彬生和著名高中语文教师李真微和我一道去荣家湾建设县一中,他们不仅欣然接受邀请,还表示愿意将家属迁居荣家湾。游、谭、李三位的教学水平不仅在岳阳而且在全省都称得上是一流的,有了他们的参与,新学校的教师队伍就有了一个坚强的、富有吸引力的核心。紧接着我深入全县部分区、镇中学,通过听课和面谈物色到了一批富有潜力和活力的年轻教师,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为了稳定教师,开学后,正副校长和学科带头人都先后将家属迁到荣家湾,老师们知道我们都是有条件留在市区或进入市区工作的,我们的举动让他们看到了新学校的希望,增添了信心,稳定了情绪。接着我就提出了“三育一齐抓,三好同时创”的办学宗旨,引导大家认识,要赶上和超过全地区普通中学中的所有老校、名校,首先应从办学思想上、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及从办学特色上超越它们。从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上去追赶是没有出路的。新学校的新学年刚刚开始,就正式宣布寒暑假不补课,星期天让学生自由安排,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学,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但不能组织上课、补课。就这样给自身加压力,逼着大家在改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上下功夫。在几位学科带头人的全力支持下,“办学宗旨”逐步为老师接受,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组织学科带头人上先头课,号召年轻老师跟班系统听课,边昕边教,在提高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要求教师研究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经常组织各学科的学习讲座和经验总结、交流,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及时提出“三精心”的教学要求,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教好每一堂课、精心辅导每一个学生,用来保证常规教育教学的真正落实。

    由于我们的办学措施的针对性较强,落实得较好,所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按时完成了第一期建校工程,保证了学校按时招生开学,第一届200多名高中毕业生高考率跃居全省行列,以后的高考年年在全省领先。1981年第十五班学生饶翔荣获湖南省高考理科状元,《湖南日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以《成群结队上大学》等为题,大肆宣传县一中的办学成绩,《人民教育》以《三育一齐抓,三好同时创》为题全面介绍岳阳县一中的办学经验,高二十一班团支部被国家教育部和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集体的光荣称号。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体现出了一种“拼搏进取”的校园精神,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成绩,全省、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纷纷组织干部、教师来校考察,异口同声地赞扬县一中的办学成绩和办学经验。湖南省教育厅破格将岳阳县一中列入全省首批重点中学行列,成为全省首批重点中学中办学历史最短的一所学校。

1983年3月,我又奉命来到岳阳市一中。为了让这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名校在新时期展宏图,到任之后,我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认为岳阳市一中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有着优良的学校教育文化传统,但也有不足之处,教师队伍建设好而活力不足;常规教育教学较好,而改革创新不够;校园文化积淀深,可又趋于陈旧老化。所以我打算重点开展几项工作:开发潜在课程,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市委有关领导和市教育局领导对我的工作思路表示赞赏,并给予全力支持。1984年,市委将市一中的管理体制改革列为全市改革试点单位,我们制定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工作量制和课时津贴制等一整套改革方案,从1984年下学期起实行试运转,我们确立了 “四全六不”的办学宗旨和宣告实行“单方面裁军”,不招复读生,不办复读班。“四全六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中下学生全面提高,文理科全面学好,课内外全面安排和不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惟一标准,不随意增减教学科目和课时,不占用星期天和节假日补课,不挤占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时间,不滥发复习资料,不搞频繁考试。“单方面裁军”是表明我们坚决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狭隘功利主义中摆脱出来,不管别的学校、别的地方怎么搞,也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们的工作,我们坚持.按“四全六不”宗旨办学,当然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一旦升学率下降,不仅难于顶住社会压力,学校改革也将中途夭折,所以我们引导教师把精力和智慧放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向教育科研要效率、要质量。我们先后采取成立教育科学研究室,引进卢仲衡数学自学辅导法在初中部部分班级开展专题实验;充实教学资料室,加强教学信息交流;实行教研组年级组并存,让老师分年级办公,从制度上促使教师深入学生、研究学生;分年级成立党支部、工会小组和备课小组,加强年级组对教育教学的管理,保证常规教育教学的真正落实。同时,我们还努力优化育人的环境,全面改建校舍、美化校园,倡导“朴实、严谨、团结、进取”的校风,“务实、求精、创新、爱生”的教风和“勤劳、诚实、活泼,向上”的学风,以举办家长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建立校外教育基地为内容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随着以上改革措施的不断落实,岳阳市一中发生了新的飞跃。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特色开始呈现,朴实、严谨、团结、进取的良好校风初步形成,青少年学生中比学习、比进步;积极参加团校、党校的学习,争取入团入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觉磨炼自己;刻苦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少年班已蔚然成风。高中学生中有两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校体育达标率高达85%,先后有100多篇学生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小作文被省以上报刊、电台采用,高考升学率稳居全省先进行列,西藏部学生升学率、优秀率年年在全国内地西藏班中领先,学校荣获全国德育先进校等五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省、市花园式、园林式学校的美称。国家教委和《中国教育报》领导来校考察后,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改革成果大加赞赏,并在《中国教育报》上以《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接触社会实践,进行生动形势教育》和《跟踪联系检查结果,指导成长》为题连续报道了岳阳市一中的办学经验。《湖南教育》以《要敢于“单方面裁军”》为题,介绍了学校的教育改革经验,全国数学自学辅导法教育经验交流会以市一中为现场召开,对学校数学自学辅导法实验和教学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湖南省教育厅在市一中召开全省重点中学校长会,肯定了我们的改革方向。   
    我庆幸自己的办学思想在实践中又一次获得成功,同时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肯定。1987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普通中学教育思想研讨班上,我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撰写了《加强精神建设》被收入在《怎样办好中学教育——教育思想研讨》一书中;1988年在全国普通教育教书育人研讨会上,我撰写的《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被发表在《教书育人》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