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岳阳楼大修落成时的宣传文化工作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千多年来,岳阳楼屡毁屡建,昔时最后一次修建,是清光绪六年(1880),距今也有100余年。由于风雨剥蚀,虫害兵灾,使楼的栋梁朽坏,枋柱蛀空,为了使我国这一古代建筑杰作得以传世,从1982年起,决定落架大修。1983年3月15日正式开工大修,终于1984年5月1日竣工开放。

    大修尚未完工,市委宣传部就提出了加强楼内的文化设施的保护问题。省文化厅文物处也十分关心此事。1984年1月3日,市宣传部赵石麟召集了有政府办方祖雄、文化局远大为、大修办王乐明和李永平、文管所熊培庚等参加的专门会议。会上提出了岳阳楼匾额、楹联、诗词增设的方案。决定大门、主楼,还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及牌坊等处原有的匾、联全部保留,另增刻徐小谷、谢维藩、孟浩然、黄道让、吴敏树的对联,增刻张说、孟浩然、李白、杜甫、范仲淹、腾子京等诗篇。会上指定由熊培庚、李永平负责与经办,落实敬请手书者的姓名。方案中提到主楼三楼移走吕洞宾神像后,正面屏风请名画家创作一幅画,亦由上述同志落实。此后又开了几次碰头会,决定由大修办和洞庭诗社配合,在全国征集诗联书画,以讴歌盛世壮举,使千古名楼,增时代色彩。1984年2月3日,启事在《湖南日报》和《光明日报》发表后,截至3月底止,有28个省、市、自治区,1500多名作者,寄来诗词、楹联、字画作品3838件,4月18日,赵石麟、熊培庚两人前去师专会见洞庭诗社文家驹社长,研究落实诗评的时间与程序。4月21日在市委招待所召开会议,到会者有赵石麟、文家驹、方授楚、袁静一、远大为、王自成、熊培庚、李永平、杨凭墙等,会议开了3天,评审者认真负责,对每件作品不循私、不惟亲,细致过目,深入讨论,终于评出优秀作品433首,其中诗 289首、词50首、对联63副、字画31幅。对于征集来的诗联书画,由大修办和洞庭诗社联合编辑成《名楼盛世喜重修》一书出版。

    为了提高楼内诗词、楹联陈列的质量,会议还决定由熊培庚、李永平两人负责向全国知名人士发函。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请省委宣传部出函,向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王震、方毅、曹瑛等中央首长去信,求其题词,另以大修办和洞庭诗社名义,向周而复、周谷城、赵朴初、刘海粟、刘大年、舒同、魏传统、沙孟海、沈延毅、胡公石、陈恒安、王首道、廖洙沙、肖娴、沈勤寿、启功、李铎、李立、周昭怡、史穆、颜家龙等去信,求其赐予作品。有些是给他们先提供书写的内容:如周谷城书写宋范仲淹诗《送韩渎殿院出守岳阳》。魏传统书写唐李白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沈勤寿书写唐杜甫诗《登岳阳楼》,欧阳中石书写唐白居易诗《题岳阳楼》,周昭怡书写宋腾子京《临江仙》词,周而复书写徐小谷联“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李立书写黄道让联“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刘海粟书写张照联“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李铎书写何绍基联“闲云野鹤自来往,沅芷澧兰无古今”等。这些书法作品陆续寄来后,当即着手刻石与刻板。真正做到了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承诺。其速度之快,真乃世间少有。除诗歌陆续刻石外,楹联于4月份全部完成了刻板与刷金任务。如李立书写的黄道让联、周昭怡书写的刘大年联是由文万佐、熊培庚于4月6日亲自去长沙取回的,并迅速制作就绪。一楼的雕屏、匾额与楹联均同时完成油漆雕作和贴金。对于诗联的陈列选用,会议也曾提过不同意见,如大门原门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有诗联家认为,这副字不是对联,因平仄不谐,且叠有“天下”二字,希望取消,另选佳联悬挂。但讨论后多数同志认为,原联乃明万历进士、兵部侍郎魏允桢作“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一诗中的两句,表现了作者胸怀的阔大、志向的高远。由于近400年的流传,已深受人们的喜爱,故不宜去掉,保留可更激发群众的情趣,原联经过重新贴金,仍挂于大门前。

 

    岳阳楼大修竣工这天,我们从征集来的书画中,精选近80幅作品,于节前装裱好,悬挂于楼亭四周。其中诗人兼书法家的作品,特别引入注目,如江苏南京肖娴,作有“气慨包天地,文思夺古今”,安徽合肥刘夜烽作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仁者之言;南极潇湘,北通巫峡,乃斯楼大观”,北京陆京生作有“纵览层楼,更上可穷千里目:骋怀胜地,兹游足畅一时心”,辽宁沈阳沈延毅作有“把酒评今古;登楼见废兴”,湖南长沙张九作有“巍峨一楼天岳;吞吐九水长江”,广西桂林卢进华作有“居住在野,怀天下忧乐:蓝天闻今上,观画里乾坤”。除联语外,自作诗词并书写的还有湖北叶钟华、福建沈勤寿、湖南杨第甫等。悬挂展览的绘画作品,有长沙罗密的《雪窗清话图》,益阳邓觉民的《岸芷汀兰》与《墨竹》等。在岳阳楼观赏这些书画作品,给人增加了对新楼的崇敬心情和增添了对洞庭景物的审美情趣,达到了作者与读者的共鸣。展览除书画作品外,另有大修时换下来腐朽的木构件,如柱、枋、梁、斗拱等,给人们留下了实感,都认为落架大修是英明决策。当看到雄伟的新楼,许多原以为当今修不好,并在观看大楼落架时流过泪的人,顿时喜笑眉开津津乐道。认定了今人能超过古人。展览中还有一处东门内侧的牌坊遗址,这是在新修东门游路时被发现的。经过文管所考古工作者的发掘,省里还派来了技术人员察看,认定这是一处清代遗迹。我们将基础部分复原了形貌。立了宣传牌,让群众了解,在清代时岳阳楼已有了一定的范围和规模。通过这些展览,达到了愉悦和启迪群众的宣传效果。在岳阳城门前的广场上,还举行了舞龙舞狮活动,人们一次次将庆典活动,推向高潮。

    洞庭诗社为欢庆古楼竣工开放,举行了吟诗会,前  来参加者有广州诗社、南岳诗社和我省诗人、艺术家等百余人。吟唱会由诗社社长文家驹主持,会开得隆重而热烈,诗人们首先歌颂了今日的盛世。省政协副主席、诗人杨第甫,吟颂了自己创作的《喜岳阳楼重修》,诗中有句说:“先忧后乐思前哲,继往开来展壮猷。今日登临逢盛世,风云际会岳阳楼。”诗歌表达了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从突出古文化的悠久,称颂了今日的盛世。诗人羊春秋在《应邀参加岳阳楼重建盛典口占一律》诗中说:“名楼风雪自年年,画阁重开舜禹天。万顷琼田鸥点点,一川烟雨草芊芊。”把今日的盛世以舜禹时代相喻,这符合我们民族的固有心态,寓意十分恰切。其次,诗会歌颂了人民和人民创造的历史文化。诗人李曙初作《岳阳楼大修落成》一诗,他说:“水天风月会名流,送往迎来几度秋。杜子悲吟山谷笑,吕仙陶醉仲淹忧。”是构成岳阳楼文化的主体。诗人王自成在《登岳阳楼抒怀》诗中说:“乐三愿植桃千树,学半犹攻史百篇。题句何须惊范记,从来后浪总催前。”说明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后人要超过前人,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另外,诗人们歌颂了岳阳和岳阳楼,他们从不同的方位,以多样的表现形式,通过自己的彩笔,写尽了洞庭气势的浩淼,山色景物的旖旎和楼台建筑的壮观。诗人叶钟华作《岳阳楼大修感赋》中有句说:“银盘吐玉邀明月,金盏流露醉夕阳。八百洞庭惊巨变,游人把酒话沧桑。”诗人方授楚在《岳阳楼大修落成志庆》诗中,赞颂描绘岳阳楼就很具体:“檐头展翅飞金凤,角脊雕花卧玉龙。四柱丹楹撑广厦,六珠宝顶刺晴空。”这次诗会是诗人们的盛会,他们激情歌唱,痛快淋漓,把庆典活动的文体内容,推上了巅峰,为岳阳楼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岳阳楼的主楼虽修好了,但楼区范围内的辅助设施,尚未完工,整体规划远未完成。机构设置与经济管理体制尚不明确,文物的管理措施也不到位。为此,从1984年5月2日到1985年5月1日,即竣工开放一周年。这段期间,对于岳阳楼的建设,做了如下几件事:

    岳阳楼竣工开放后,通过宣传部、文化局的批准,由大修办和文管所签字,将一楼三亭移交给岳阳楼公园管理所,对于文物的保护,仍由文管所指导监督。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贯彻好《文物保护法》,5月7日由文化局报告宣传部,拟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不久便得到了组织部的批准。赵石麟任主任,王乐明任副主任,熊培庚为秘书长,具体抓文物法规的贯彻落实。5月28日,在省文化厅文物处侯良处长的关怀下,由熊培庚填写了申报岳阳楼为国家保护单位的申请表,呈报国家文物局。10月16日,大修办主任王乐明调建委工作,正式办理移交手续,大修办工作量缩小,已逐步减员,文化局任命熊培庚接替主任,万运奇、王益三为副主任,抓好楼区的后期工程。

    岳阳楼原有44方碑石,嵌在原主楼一楼的墙面上。落架后这些碑石,存放在城墙脚处。从7月份起,即开始新建碑廊,留下部分石工着手刻制新碑。已建的碑廊高 5米,宽5米,长32米。中部设一圆门。门额悬挂隶书“碑廊”二字匾,是托刘大年先生敬请书法家刘炳森书写的。此时期,我们新增刻了石碑21方,共65 方,分四个部分陈列。第一部分系记事碑,即清代乾隆、道光、同治、光绪时期的记载岳阳楼修葺情况的刻石。需要提到,有一块光绪时的“治安告示”碑,原埋在墙根的地下,未上大雅之堂,这次作为历史文物被嵌入了廊中。第二部分为清代和民国时期文人留下的诗碑。第三部分为今人碑刻。有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碑,有周谷城手书范仲淹《送韩渎殿院出守岳阳》诗碑,有老舍《岳阳楼》诗碑。这些作品,都十分珍贵。四部分系杂碑,我们将原有杂乱镶嵌的碑石集中到一起,如清道光帝题书陶澍摹刻的“印心石屋”刻石,清代吕洞宾石刻像和清代咸丰时水师提督黄翼升等人题书的“虎”、“鸾”字碑等。文管所曾在南湖螺丝山方砺庵墓,发现了墓志,由于该墓主为明万历时户部尚书,在群众中影响很大,《明史》中虽有传,但记载极少,为让群众了解方砺庵其人,故将此墓志也陈列于杂碑栏。

    岳阳楼大修开放后,当年参观的群众便达到80万人。游人急需要相关资料参看了解,原有的简单介绍,已无留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于6月份,由熊培庚、李永平撰文,戴阳生摄影,印刷了一本《岳阳楼》的小册子,解决急需,但很快销售一空。由于这本小册子编写的内容过于简单,于是又由赵石麟牵头,决定编一本稍微详细的有简明注释的册子,以解决部分游者对相关知识的渴求。编写工作由方授楚、熊培庚、李永平合作完成,图片为戴阳生摄影,1985年印刷出版。同年5 月,由熊培庚、万运奇、高树槐、李菊人合作编了一本《岳阳楼楹联》小册子,很受游人欢迎。几乎年年被印刷,这些宣传资料,当时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1984年除编辑出版了《名楼盛世喜重修》(大修征集作品选)外,《岳阳楼大修资料汇编》是又一部大型的资料集,1984年12月编辑成书,1985年出版。参加编委会人员是方授楚、熊培庚、何钦法、李永平、王乐明、王益三、万运奇。具体组稿工作由李永平、熊培庚担任、戴阳生、王巧书摄影、高树槐设计封面并题字,李菊人校对。本资料汇编由赵石麟审阅定稿。它收集了《岳阳楼的历史和现状》、《落架大修记事》、国家文物局的《批文》、省文物局《拨款大修的通知》、岳阳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大修工作人员名单》、《工程领导小组会议纪 要》等,汇编收录了古建筑专家李竹君有关工程技术问题意见、市长陈邦柱在竣工典礼大会上的讲话。汇编还收录了孙南生、陈荣昌、李永平、李斌、吴宪平、吴丙炎、熊培庚、段承烈等人的相关文章,最后列了《大修大事记》,这是一部很好的书,它留给了后人了解这次落架大修的极为珍贵的史料。

    1983年12月26日是领袖毛泽东诞辰90周年,中央档案馆拟编辑一本《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的书,1984年7月,该书编成第一版发行。12月熊培庚在宣传部见到此书,发现有毛泽东书写的杜甫《登岳阳楼》诗。喜出望外,认为可以在岳阳楼刻石与刻板陈列。1985年1月26日,以大修办名义向市委宣传部写出了一份报告,内容是说三楼原陈列画家陈白一等画的“鲁肃阅兵”与“张说题诗”两幅画稿,一直未能刻板。今获毛主席手迹,实属珍贵,应精心制作,嵌于三楼,这样可以代替移走的吕洞宾塑像,镇住楼台,更显得楼的气势。此报告经市委宣传部同意批签后,由大修办负责落实。1985年4月,雕屏制作完毕,油漆刷金,光彩夺自,广大群众为之欢欣鼓舞。雕屏完成后,大修办研究决定,由熊培庚、戴阳生两人陪同画家周令钊前往扬州,制作漆画《古楼胜状》,这幅画稿是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教授偕夫人陈若菊,共同于1984年6月在岳阳制作完成的,几经修改后方定稿,这是周先生给故乡人民的一份厚重的礼物。漆画为线雕刷金,线条流畅美观,完工后的作品于1985年5月被嵌在陈列室的正面屏风上,受到游人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