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怀念彭邀烈士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我的外祖父彭邀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的著名师长、他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是一位深受彭德怀元帅称赞的名将。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也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年仅30岁。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以寄托我永远的思念。

    1903年4月18日,彭邀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步仙乡五关村,他天资聪颖,五岁读书,思维敏锐,品学兼优。1920年9月就读于长沙私立公益职业学校,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读书期问,他不仅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而且结合当时社会实际不断寻求和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曾先后参加了著名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和反对军阀赵恒惕、张敬尧的斗争。据黄克诚同志回忆,1923年彭邀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回岳阳办学,组织泥木工人运动,与郭亮、刘士奇一道创办农民协会、农民自卫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击土豪劣绅的农民运动,为湖南地下党的农村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处于低潮,彭邀毅然背井离乡,投笔从戎,直奔武汉,走上了艰险曲折的革命道路。从此,再也没见到过自己的亲人。

    彭邀到武汉后,被分配到号称“铁军”的叶挺部队教导团任连部文书。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随后,部队进行整编,彭邀被调到周士第、李硕勋领导的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当班长,他所在的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对他的帮助最多。10月初,他随朱德、陈毅南下,参加广东潮汕起义,起义失败后,随陈毅、王尔琢进入湘南。

    1928年初,军阀许克祥闻湘南再起革命狂涛,大惊失色,指挥一个师前来“进剿”。彭邀等在朱德的指挥下,于坪石全歼进犯之敌,并乘胜连破郴州、资兴、永兴、耒阳四城。特别是在攻打郴州的战斗中,彭遨身先士卒,将红旗插上城头。随后,起义军改编为三个师即工农革命军第三、四、七师,由此,军威大振,彭遨从指挥部调第七师担任营长。

    由于工农武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国民党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除它。1928年2月至1929年2月,先后对井冈山连续发动了三次“进剿”和三次“会剿”。在反“进剿”、“会剿”的历次战斗中,彭邀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战斗任务,受到军部的嘉奖,先后担任红四军参谋、红五军特务大队长等职,并和张子清、何长工等协助彭德怀的红五军留守井冈山。后任新整编的红五军第四纵队党代表。

    1929年10月1日,根据湖南省委指示,在平江长寿街举行红五军军委扩大会议,新增选的军委委员彭遨参加了会议。会后,彭德怀、滕代远率军部和第四纵队向南返回井冈山地区。12月中旬,彭邀接到湘赣边特委送来情报,说吉安之敌谭道源部派一支军队在城外骚扰,他立即率领红四纵队奔袭,打掉敌一个整营,并有部分缴获。接着,分头消灭遂川、泰和两县地主武装,发动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

    1930年春,毛泽东在吉安召开“二七”会议。3月,彭遨奉命带领红四纵队攻克福安县城,消灭守敌一个营和靖卫团共约六七百人,接着又率红四军纵队随军部北上,攻宜春,占万载,夺铜鼓。6月26日在大冶刘仁八召开红五军军委扩大会议,红五军改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委),辖第五、八两军,彭邀任红五军三师师长。在红三军团奉命攻打长沙时,7月23日,彭邀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将何键部刘建绪的一个旅歼灭,又乘胜追到金井,将另一个旅消灭过半。25日,彭遨带领红三师冒着枪林弹雨,在塱梨强渡浏阳河,午夜攻到长沙城下,拂晓前突破敌人五个团的东城阵地,迫使何键弃城而逃。红三军团撤出长沙时,彭邀率红三师又担负掩护撤退的任务。此后,彭邀指挥红三师投入了三打赣州、七占吉安的战斗,他善攻善守,敢打硬仗,成为红三军团的一员虎将。

 

    1930年10月,红军占领吉安后,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对江西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10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下达“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彭遨率红三师奉命开到小布地区集结,伺机歼敌。12月29日,敌第十八师向龙冈推进,急于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红军秘密西进,埋伏在龙冈附近的山中,将闯入包围圈的敌人悉数歼灭。彭邀指挥红三师勇敢作战,一举俘获敌师长张辉赞。在附近已构筑阵地的敌人谭道源师闻讯,如惊弓之鸟,仓惶东撤,彭邀又率红三师迅猛追击,俘敌官兵3000余人。

    1931年2月,蒋介石重新调集20万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反革命“围剿”。5月13日,红三师迂回敌后,在中洞与敌接火,配合兄弟部队红一方面军全歼王金钰部。接着,向西横扫,在白沙和中村歼敌郭华宗、孙仲连部各一个旅,在广昌歼敌胡祖玉师一部。在建宁歼敌刘和鼎师3个团。彭邀率红三师15天征战700里,五战五捷,被苏区人民誉为“飞将军”。

    时隔两月,蒋介石又调集30万大军举行第三次反革命“围剿”。7月中旬,彭遨率红三师绕道千里,赶到兴国县高兴圩。这一军事行动被敌人发现,调重兵压境。红军避敌主力,派一小部兵力牵着敌军游动。敌军疲于奔命,肥的拖瘦、瘦的拖垮,一个月过去已减员三分之一,仍不见红军的影子。其实,彭邀和红军主力采取中间突破的战术,在莲塘、良村、黄陂三战三捷,再返回兴国地区,以逸待劳。当敌人转了一大圈回到原处时,红军突然发起反击,战斗中,彭邀把师指挥部设在距敌不到500米处,在歼灭韩德勤部主力后,又痛歼毛炳文部4个团,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第三次反革命“围剿”。

 

1932 年初,红三军团奉命攻打三面环水、易守难攻的赣州城。红三军团陈兵赣州城下,久攻未克,而国民党则调两个师增援赣州。彭遨奉彭德怀之命,率红三师前去堵击增援之敌。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战斗,因为红三师兵力不到5000人,武器装备也差,要阻止来势汹汹的3万敌军,其困难可想而知。彭遨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慨激励将士,凭借有利地形给敌人以大量杀伤,整整拼搏了三昼夜,使敌军未能推进一步。

在红三军团攻打会昌时,红三师担任主攻任务。会昌城不大,但防守严密,敌人自吹为“铁打的赣州,铜铸的会昌”。彭邀担任主攻师师长,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上级发出总攻命令后,他亲举红旗,冒着枪林弹雨率指战员冲锋,他头一个把红旗插上城墙,使后续部队一举攻破会昌城。登城时他肺部受伤,还风趣地对红三师政委黄克诚说:“值得,值得”,因为此次战役国民党王牌上官云湘师被歼。此后,彭邀又率部奔袭征战,在粤北池江击溃敌人两个团,在乐安、黄宜地区歼敌一个师,打出了红三师的军威。

1933 年1月,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分三路向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作战开始后,彭邀奉命再次担任军团的主攻师师长,率部攻打南丰。2月11日晚,彭遨率红三师从南丰西北角外围阵地发动进攻。凌晨两点,部队进至阵地前。彭遨为了弄清敌情,带领文年生(解放后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将)、何德全(解放后授中将衔)、王平(解放后任总后政委、书记,授衔上将)、李国华(解放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中将)等几个团干部,在距离敌人不到80米的地方侦察,就在发动总攻前半小时,敌人发现了目标,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彭邀猝不及防,被一颗子弹打中前额,身子一晃倒在何德全身上。文年生当即把他背到朱毛指挥所,彭邀血流不止,临终前使尽全身力气喊了一声“中国共产党万岁!”一颗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心就这样停止了跳动。对此,原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八届中央监委副书记吴溉之解释说:“这是因为彭遨师长的神经中枢建立在对党无限忠诚的兴奋点上,这个兴奋点一下不会立即死亡的缘故。”

彭遨为保卫中华苏维埃政权,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彭邀牺牲后,红三师指战员失声痛哭,彭老总悲痛异常,彭老总后在其《自述》中写道:“蒋介石把南丰看作江西东面进攻苏区的军事据点,有毛炳文6个团驻守。我军强攻两天未克,牺牲约千人,三师师长彭邀阵亡。这时,方面军领导来了,有朱总司令、周恩来总政委、刘伯承总参谋长,唯不见毛主席。我问刘:主席未来?刘答:“政府事忙。”解放后,彭德怀元帅与战友们忆及彭邀,称赞他英勇善战,是红三军团的一员虎将。黄克诚大将在庆祝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对战士们说:彭遨英勇善战,为人爽快,战士们极为信任他。说着,轻易不流泪的黄克诚也掩面而泣。

我的外祖父彭遨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坚持我党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共产党人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承担责任,坚决维护党的利益。1930年10月第一次反“围剿”时,有些地方主义者挑拨彭德怀和毛泽东的关系,企图使红三军团脱离红一方面军。彭德怀向红三军团广大干部揭露了这一阴谋,彭遨极力支持彭德怀,并表示:“这不是什么党内路线斗争,而是AB团的反革命毒计。”由于广大干部团结一致,红三军团通过了“拥护总前委、拥护毛政委”的宣言,决定渡过赣江与红一军团协同作战,为红军空前团结起了重要作用。1931年反“围剿”时,党内的分裂主义分子搞肃反运动,借中央军委的名义,派曹七九几次去红三师抓一些红军优秀干部和战士,说他们是反革命分子,彭邀极力保护。彭邀去红三军团指挥部向彭德怀汇报工作,有人报告,黄政委被抓走了,彭遨心急如焚,请求军团首长放人,并说:“不能冤枉好人,要说有责任,不能只怪黄克诚政策,我也有责任”。彭德怀批准并令彭邀和红三军团政委滕代远去将黄克诚接回司令部,就这样保护了革命同志,维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在每次激烈战斗中,彭邀都亲临火线指挥,特别是白石岭战斗,红三师指挥部离敌人不到 500米,双方展开拉锯战,好几次敌军冲到师部附近,连警卫员、炊事班、卫生队也投入了战斗。师政委黄克诚眼睛近视,在用望远镜观察阵地时,没有提防敌人朝他放枪,彭邀久战沙场,能从火光和声音中判断各类枪弹、炮弹的落点,见敌人子弹飞来,赶紧把黄克诚一按,子弹“嗖”地一声从头上擦过。黄左诚拍拍灰尘说:“老彭呀,你的手脚蛮麻利。这是第二次了,以后还请多关照”。说毕,两人大笑起来。

我的外祖父彭邀视兵为手足,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经常在夜里查铺,给战士们盖被子,见战士们衣服单薄,就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让给战士穿,还亲自到炊事班做病号饭,并长期把自己骑的一匹大白马让给伤病员骑,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我的外祖父彭邀在不断提高革命队伍军事素质的同时,还极为重视红军队伍的文化建设。据何备全将军回忆:“红三师在驻地办起了文化学校,彭邀亲自上课,他还手把手教我写文章、描绘作战地图、学军事战术,有一次在我的俄文本上写下‘文笔秀丽层次井然’的批语并记了98分的成绩,这是为了鼓励我认真学习,彭邀生前对我的培养教育终身难忘。”彭邀还教红三师参谋吴信泉(解放后授中将衔)学习参谋业务,写战斗文书、训令、通令、通报,教他如何打仗,如何搞工作讲评,后来吴信泉在指挥作战中还经常运用彭邀生前教的战术。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与月”。我的外祖父彭遨烈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