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誊满全国的插旗供销社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插旗供销社位于华容县东南部,座落在注滋口北岸,距县城30公里。早期插旗供销社是1951年4月由华容县人民政府合作工作队杨禹山、刘双喜负责,组织六区宝南、舒垸二个乡,在注北岸(今插旗镇所在地)建立的全县第一个供销合作社。首届理事会主任吴乘云。1953年6月建立第六区供销社,这就是插旗供销社的前身。1958—1960年,国合合并时期,先后三次并入注滋口幸福注市(隆西)供销部。1961—1963年,全县建立19个基层供销社,恢复插旗供销社。1964年并人注滋口供销社,称插旗商店。1969—1989年,前期为插旗公社供销社,后为插旗供销社。下设购销商店5个,全社职工247人,负责 19个自然村,197个村民小组,6588户,28495人的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收购,1989年完成农副产品收购总额520万元,占计划的 115.6%;销售总额569万元,占计划的121%。其中农业生产资料206万元,占计划的187.7%。商品库存总额310万元。上世纪60年代初期,恢复插旗供销社以后,把支援农业生产放在头等大事的位置,全心全意为农业生产服务。插旗供销社积极帮助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先后帮助6个大队,23个生产队改变了经济面貌。这些先进事迹震憾洞庭湖乡,也引起了上级的重视。
    1972年6月,省商业局遵照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在插旗供销社召开全省商业工作现场会议。同年7月,省革委生产指挥组批转《全省农村商业工作插旗现场会议纪要》,肯定插旗供销社是湖南省农村商业的一面红旗,号召全省广泛开展农村商业学插旗活动。1977年,中共湖南省委、省革委授予插旗供销社全省财贸大庆大寨式单位称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学大庆学大寨成绩优异”奖旗。1978年,插旗供销社出席全国财贸“双学”大会,国务院授予该社“全国财贸大庆大寨式单位”称号。1980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该社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企业称号。插旗代销社共受到国家奖励6次,省级主管部门奖励9次。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省供销合作社先衙30次在插旗供销社召开过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议,报刊上多次发表文章介绍插旗供销社的支农精神和业绩。

插旗供销社为什么能摆正农商关系,全心全意为农业生产服务,以致成为全国农村商业的一面旗帜。通过当时播放商店的经理陈雪生和部分老同志回忆:一是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深入农村,了解基层,为贫下中农办好事,办实事,做贫下中农的贴心人。二是对贫下中农有着浓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只有贫苦农民都富裕起来了,社会才会繁荣,国家才会强盛。三是农商关系正确,他们管收购、抓生产、促流通,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商业越做越兴旺。四是商业工任紧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形势,打破常规,把农业生产服务的工作做到关键部位上,及时解决供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插旗供销社,支援农业,为农服务方式与方法都是全方位的。
    1、从实际需要出发,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播放供销社对支农工作满腔热情,处处从有得于生产出发,讲究实效。一是凡是由当地加工的中小农具,与手工业部门签订产销合同,切实按照群众需要组织生产,严格把好质量关。仅1971年从外地调进树梢、竹尾,从本地收购废土箕弓,收集废包装箱,就地加工竹木制农具便有760件,各种篾制农具16400多件。这些农具不但品种多,式样好,适合群众的需要,而且供应及时,大大缓和了当时竹木制农具供不应求的矛盾。二是对库存商品进行全面检查,凡是规格质量不合要求的,经过加工改制,按质论价出售。三是对化肥、农药一律过秤,按实际计量供应,改变过去按原包装,原标准出售的办法,不把亏损转嫁给农民。为了缓和化学农药不足的矛盾,他们拜本地老农为师,学习野生有毒植物的配方,并到荒坡、堤边、沟港边寻找草药40多种,经反复试验,试制出“四二四”、“黄藤五合粉”、“八合剂”等杀虫效果好的野生植物土农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是供应方法上,除奖售物资和定量供应品外,其余商品实行选购,敞开供应。五是对化肥、农药、石灰等笨重商品,实行就车就船直达运输,送货到队。六是保证农具质量,延长使用年限。对竹制农具实行熏蒸,木制农具上桐油,铁制农具上防锈油。七是急农民之所急,备农业之所需,除办起了支农小厂外,还与社队建立“支农感情队”,农业生产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1970年,公社为了科学种田,急需一批安装新式农具木把,他们连续奋战五昼夜,赶制了2000多个木把,满足了全公社的需要。支农小厂办起后,农具品种由原来的40多种增加到400多种。每年除从外地采购大批竹木小材料,组织手工业工人加工,年生产各种成批配套的中小农具380多种,计37000多件。销售中有一分钱一个锄头屑,一分钱两个的小木栓子,诸如牛嘴笼、半担箩筐、一只粪桶、箩筐上索、簸箕上系、锄头上把、扁担钉扎、斗笠上络等服务项目应有尽有。农民对这种生产资料的供应,十分满意。有一次送货下乡,他们发现注北大队第二生产队正忙于抢收抢种,养的蚕缺桑叶吃,第二天便组织30多名职工,冒雨赶到30多里以外的地方,采回1万多斤桑叶。为发展蚕茧生产,他们又特地从外地购回一批桑树苗,帮助几个养蚕大队栽植桑树25000株。1972年6 月,省商业局在插旗供销社召开全省农村商业工作现场会,省革委会副主任尚子锦在讲话中,肯定了插旗供销社是湖南省农村商业的一面红旗,并提出了农村商业学习插旗6点要求: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狠抓思想路线教育;有一个象插旗供销社一样的好的党支部;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食上“纲要”,农副产品收购总值人平达到20—60元;认真学习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争取尽快按公社实现竹木农具自给。

 

当年农民送粮入库

2、从扶植商品生产出发,帮助农民尽快致富。为了帮助农民致富,插旗供销社组织职工对全公社进行了全面调查,并认真听取干部和老农的意见,对哪个山坡植树、哪个湖汊养鱼、哪个山坳种茶、哪个废堤种蓖麻、因地制宜全面安排,提出了帮助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的初步规划。为了实现这个规划,经理陈雪生等到新河大队办点,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集体养猪30多头,良种鸡200只。为把水面全部利用起来,养鱼 7千尾。还利用空坪废堤种植了药材、黄麻、苎麻、蓖麻等经济作物20多亩。这样一来,带动全公社90%的队办起了养猪场,有6个队办起了养鸡场。全社还利用废堤、荒坡,种植经济作物1200多亩,利用水面养鱼1500多亩。他们还先后从6个省、16个县、(市)引进38个培埴项目,首先在8个大队,32个生产队新建了一批多种经营生产基地。在红光山搬掉了3000多方石头,建起了300多亩茶叶基地;在官山大队奋战4个冬春,建起了400多亩柑桔、楠竹、黄花基地;在王家湾填平20多条水沟,建起了500多亩蚕桑基地。到1982年,因地制宜帮助社队建立棉土18000亩,蚕桑基地600亩、茶叶地217 亩,柑桔林140亩及楠竹、黄花等商品生产基地。在发展多种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做好产品推销工作,先后与社队签订5700份购销合同。这样,使全公社经营产值由1980年的250万元,提高到1985年的350万元。人平达到120元。此外,还帮助农民从事芦席、晒花帘加工,年收入近10万元。
    3、从农民愿望出发,以卖带修服务上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机械不断增多。插旗供销社在组织农药械、农副机具供应的同时,从1968年开始,所属生资门市部都附设有修理专柜,持久地开展维修和零配件供应。1975年6月,供销社主任刘廉政带领业务员、采购员,保管员6人,深入到商店和社队了解“双抢”物资的供需情况,发现打稻机的配件需求量大,便立即采取措施,一方面积极组织货源,从郴州、岳阳等地调进配件3786件;另一方面从县有关部门分配调进6550件。配件调齐后供销社由18人组成送货修理组,对全社19个大队的718台打稻机进行普查普修。其中大修的213台,缺配件的318台。农民称赞他们说:“供销社修理到田坎上,配件送到打稻机上,真是服务在点子上。”1978年1月29日,省供销社受全国供销总社的委托,在长沙召开“全国供销社总社对湖南学大寨学大庆先进单位授旗大会”。大会代表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将“学大寨、学大庆成绩优异”的奖旗授予插旗供销社。
    4、从扩大供销出发,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1979年以来,插旗供销社在清库核资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实行了定额管理和简易核算,实行了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他们坚持仓库进货自己搬,旅社被帐自己洗,废品成件自己捆,小型基建自己搞,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79年购销总额539.9万元,比上年增长31.6%,利润13.2万元,比上年增长1.5倍,费用水平为5.32%,比上年下降o.52%,资金运转72天,比上年加快15天。各种经济指标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棉花丰收后,农民积极上缴

插旗供销社1966~1986年被树为全省商业的一面红旗。这期间,他们依靠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中心,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上,千方百计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在发展多种经营上,千方百计为农民增加生产项目;在农副产品收购上,千方百计为农村集体和个人增加收入。在支农中真正起到了后勤部的作用。
    一是有个好的带头人。插旗供销社支农为农经验的积累,起源于有个好的带头人——转业干部、经理陈雪生。陈雪生是1963年3月从部队转业到插旗商店里来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发扬解放军的优良作风。放下经理架子,站柜台、当营业员,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有次,同福大队10生产队的一个社员来生资门市部买水车栓子没货,事后,他组织办起了小农具加工厂,生产出100多个品种,从而解决了许多小农具小配件无货供应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生产,做到有的放矢,陈雪生便抽出大部分时间,挑货郎担下乡,深入生产队,参加劳动,调查了解各个时期生产队需要什么农具,要多少,做出计划,提早组织货源,提早把东西送到生产队。如同福大队,经调查双抢需要箩筐80担、晒垫40张、围席70张。他就提早10天办好这些货分别送到了各个生产队。1963年护秧时,他到各队检查秧苗情况。当他看到新顶大队第4、5两个生产队秧苗缺肥而长势不旺时,便找到队长要他们追肥,队长说必须要化肥硫酸铜。但当时店里没有货,陈雪生当即与吕家商店联系,从那里调来了50斤硫酸铜,当晚与副经理陈再帮一道将肥料送到了生产队。1964年6 月他检查棉苗时,发现新建大队有300多亩棉苗大面积起了虫,社员光着急,不到店里来买药治虫。他便找大队党支部书记问原因,支部书记说店里没有进口的 “1059'’,陈说,有国产的“1240'’。支部书记讲没有用过这种农药,怕花了钱不见效。于是陈雪生当天下午在一块棉苗地做试验,效果很好。第二天,他就组织各生产大队的队长去参观,大家看到效果好,当即买回“1240”去治虫,保证了12个生产队的棉花丰收。在抗旱时,陈雪生日夜去各队巡回,发现抗旱工具有困难,马上帮助解决,对防汛抢险需要的物资,只要他知道,就顶风冒雨送到工地。1964年5月23日,《湖南日报》以“他把解放军的好作风带到了插旗商店”为题,发表了陈雪生的先进事迹。
    1965年1月29日,县供销社发出通知,部署学习陈雪生的先进事迹。《湖南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专题采访,并先后在报上刊登了四篇评论与报导。3月5 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以《支援农业生产的闯将》为题,第二次长篇报道了陈雪生的先进事迹。3月17日,全省财贸工作会议和财贸政治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陈雪生作为全省供销系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6月21日,省供销社还举办了《学习先进事迹展览》,重点展览了戴笃伯、陈雪生、渣江供销社仓库的先进事迹,并号召全省职工向他们学习。
    二是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他们在为农服务中,始终把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经常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解放军,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用解放军作风指导行动,同时在具体学习中,采取活学活用的方法,做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这样就使学习毛主席著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推动工作的动力。日杂门市部老职工马正才,身患关节炎,有时行走都不方便,一直坚持从仓库提货到门市部。他时时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利用休息时间把炉锅上好铁丝环,茶壶安好子篾系,锅铲上把,斗笠上络,利用废缸、破锅炉加工成100多个炉灶,深受群众赞扬。
    三是抓早抓好,争取主动,把工作抢在季节之前。一事主动,事事主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自然规律,根据自然情况的变化,掌握支农工作的主动权。如1971 年上春,雨水少、气温高。根据调查所得群众积累的历史经验,可能出现旱情。于是组织手工业部门提前组织修理提水工具5000多件,在早、晚稻出现严重旱情和电力不足的情况下,由于事先作了必要的准备,为抗旱夺丰收争取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