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三十万军民大战“荆江分洪”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五十多年前,三十万军民大战荆江分洪工程,他们不顾春雨绵绵,夏日炎炎,在旧堤险象环生,新线沼泽纵横,施工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奋斗75(195245日至620),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这项工程、尤其是进洪大闸,为世所罕见,它为减轻长江下游特别是江湖水患,起到了控洪调蓄、缓冲水势的枢纽作用。特大洪水的1954年、自722日至822日、先后三次开闸共分洪895亿立方米,确保了荆江大堤和洞庭湖的安全渡汛。
    荆江即指长江中游的湖北枝江县城至湖南北部城陵矶一段,长约417公里(1967-1972年,在中洲子、上车湾和沙滩子三处裁湾后,共缩短河道80公里,现为337公里),北岸是江汉平原(12个县、市,共13500多平方公里)
,此处形势险要,极易泛溃,为千百年来长江水患最烈之区。当洪水出三峡后,以高屋建瓴之势、呼啸直冲,在荆江上面的宜昌至枝江一段,因两岸有丘陵束流,洪水尚不致漫溢为害,但经枝城进入荆江,流入地势平坦的两湖平原后,因河道弯曲狭窄,水流渲泄不畅,加之洪水常与清江、沮漳河相遇,常常造成荆江河段洪水向南分流,挟带泥沙淤积洞庭湖床以至漫浸湖区等危害。过去,历代封建割据,往往各为一己私利,以邻为壑,乱挽堤垸,堵塞通道,终致荆江成为“地上河”。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急人民之急,在长江上游还来不及修建蓄洪闸和进行大规模水土保持工作的情况下,决定把兴建“湘鄂并重、江湖两利”的荆江分洪工程,作为治理长江的第一个战役。1952331日,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六项规定”中指出:“为胜利完成1952
年荆江分洪各主要工程,由中南军政委员会负责组成强有力的荆江分洪委员会和分洪工程指挥机构,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南、湖北两省人民政府及参加分洪工程的部队派人参加。”同时,中央首长对这一工程极为重视,并专为此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周总理的题词是:“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
    整个荆江分洪工程,经实地勘测和科学设计,分两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在荆江北岸,加固培修江汉平原人民称之为“命堤”或“金堤”的荆江大堤133公里,其中险段需要填沙固基42处,长达38316米,其中至险段8处,长达5849米。大堤标准,脚宽36米,面宽10米,堤高12-16米,大堤坡比1比3,内外堤坡全线修筑平台,堤顶修筑一定距离的安全台及 100米远一个堆放器材的土台。在施工过程中,先后发现清乾隆53和道光、咸丰年间设置在这里的所谓镇压“江洪”的九具铁牛(每具万斤以上)。
    第二大部分:在荆江南岸太平口与藕池之间修建一个为减轻荆江主流流量的分洪调蓄库。分洪库主要包括下列工程:1、在太平口修那家一座54孔,长1054.4米的进洪闸和一座备用闸、分
洪流量为1280016650立方米,秒。2、在藕池上游无量庵一带修建一座泄洪闸、泄洪量为6360立方米/秒的节制闸。3、为了节制从虎渡河进洞庭湖的洪流,在黄山头修建一座32孔,长3368米、流量为3800立方米,秒的节制闸。4、在节制闸附近修建一座拦河坝。5、在各个水闸之间,修建分洪区周围的堤防,围堤从太平口沿长江南岸至藕池口,折向西南虎渡河,又由虎渡河至太平口,连成一个口袋形状。这个蓄洪区面积为921平方公里,蓄水量为60亿立方米、相当岳阳铁山水库(625亿立方)库容10倍。其设计是以‘193185日至25日荆江洪峰水位实迹为标准,控制荆江过沙市附近的流量不超过41000立方米/秒,维持沙市附近的水位不超过44米。如超过此水位,则开闸泄洪,以保下游沿岸不至发生危险。
    19523月中旬,根据党中央、政务院的指示,决定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督责此项工程,限4月初开工,6月底完成。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成立荆江分洪委员会,以李先念为主任、唐天际、刘斐为副主任,黄克诚、程潜、赵毅敏、田维扬等23人为委员,以唐天际为总指挥长,李先念为总政委,并在总指挥部下设立南闸、北闸和荆江大堤加固三个指挥部。南闸指挥部以田维扬、徐觉非为指挥长,李毅之为政委;北闸指挥部,以任士舜为指挥长,张广才为政委;荆江北岸指挥部,以谢威为指挥长,顾大椿为政委。他们具体组织各工程施工。迅速集中大批干部和工程技术与医务人员,调动十万人民解放军、二十万民工共三十万人,在中央水利部和苏联水利专家的指导下,全体建设大军,发挥爱国主义精神,冒雨云集在荆江南北两岸。45一场规模庞大的人海治洪大战打响了。这是长江两岸人民奔走相告和震惊全国的大喜事。总指挥部于41520日,分别发出工地劳动纪律10条和民工须知8大项,各团、营、连、排、班均按军事建制,号令严明,团结战斗,密切协作,克服困难。银锄飞舞情何切,喜看荆江大改观。经过75个昼夜艰苦奋战,终于抢在大汛逼江前夕,于620胜利竣工,比原定工期提前了15天。整个工程共完成土石方9064万立方米,使用钢筋3000余吨,器材60余万吨、混凝土11万立方、总开支4142亿元(旧人民币)。同时安置了92个半乡共24万余人的移民。这是湘鄂关注、江湖两利的水利建设奇迹。从此,长江中游洪水浩劫之天灾得以减轻或基本消除,长江航运得以畅通,两湖垸民生命财产得以保障。过去称之为“煤灰砖碴豆腐皮”的荆江大堤,一变而成为钢铁长城,把以往水从天上来的洪峰恶浪,一变而为闸泄洪峰堤挡浪、荆江水患恕无忧。
    1954年,荆江遭受近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上劳力20万人抗洪,中央派飞机三次视察险情。722沙市水位达4438,当日零晨2时中央决定开闸泄洪,至238时,沙市水位降到44112713时关闸,分洪235亿立方米。729,沙市水位4424,第二次开闸,至8115时关闸,分洪1717亿立方米。8121时,沙市水位猛涨达4563.第三次开闸并扒开虎东堤和虎西山岗堤,使进洪与吐洪同时进行,让分洪超额洪水进入洞庭湖,直至822、沙市水位退至427时,于当日7时关闸,分洪48亿立方米。自722822,先后三次开闸分洪共89 5亿立方米,通过及时调蓄,终于取得了确保荆江大堤与洞庭湖一带的防汛安全的重大胜利。
    此丰功伟绩,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广大干群艰苦奋斗的结果。30万参战工程建设大军中涌现了九万多功臣与劳模,其中多数是共产党员,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与男女青年。他们不分昼夜,不分晴雨,战高温,排深污,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忘我劳动,发挥无限智慧,取得无数发明创造。他们中有“父子英雄”“夫妇模范”“兄弟光荣”“师徒双立功”“人民子弟兵战斗生产英雄” 等等。
    湖南省当时从常德、长沙、益阳、零陵、邵阳、衡阳、郴州等7个专区,调集四万余人参加了荆江分洪工程建设。主要是承担南闸指挥部所属的荆江南岸分洪区内黄山头节制闸、虎渡河拦河坝及大部分围堤工程等任务。这里沼泽纵横、地形复杂、施工条件和工程技术都有相当难度。长沙专区民工总队,是由岳阳、临湘两县民工组成,共7500人,其中岳阳4500人,临3000人。主要承担修建湖北公安县境内的黄山头南闸东侧一段大堤。堤高13米、长。1200米、面宽10米、坡比13,共有土石方72万余立方米。总队长李力(岳阳县公安局长),总政委王三金(岳阳县委委员),副总队长廖宗南(临湘县副县长),副政委张春波(临湘县人)。其时笔者在搞后勤工作。
    岳阳县参战的民工,是从梅溪、麻塘、荣家湾、黄沙街、步仙、新墙、筻口等7个区和城关镶所属的搬运、建筑等单位抽调来的,共组成8个营、10个连、60个分队。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全体民工干部都是身背行李、工具及炊具等,冒着春寒细雨,于3月下旬由岳阳北门渡口过河步行,当晚到达华容县三封寺住宿,共步行4天半抵达公安县黄山头施工地点。
    岳、临两县是解放后首次以军事建制组成治水大军。他们尽管步行400里,工地困难重重、家庭春耕迫在眉睫,但一到达工地就很快投入了战斗,搭好工棚,安营扎寨。接着安福林、李力同志召集会议进一步动员,说明荆江分洪工程的重大意义、施工任务及工程标准等具体要求,并组织学习民工10项纪律与施工须知等文件。各自明确战斗任务,谈打算、作规划、表决心。新堤要穿过湖汊纵横,污泥极深,菱角、螺壳密布的诏泽地带,茫茫荒洲春雨绵绵,施工十分困难。大家克服困难,扫障清基、排水取淤、回填砂卵石固基,展开全面施工。但由于雨天多,出勤率低,每个土方定额报酬为大米5市斤,每斤大米价为0093元,加之部分民工不习惯工地生活,因而情绪低落、工作被动。在南闸工程指挥部组织第一次劳动竞赛评比时,长沙专区民工总队榜上无名。岳临两县县委立即采取措施,加派干部赶赴工地进一步加强领导,深入进行爱国主义、修堤如保命、忆苦思甜等方面教育,干部深入民工中作艰苦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同时高度关心和不断改善民工生活,当时阴雨天多,总队一次从沙市购布伞7500多把,发给每人一把。因蔬菜和食油供不应求、部分民工出现色盲,队部加强后勤方面的采购,定期保证油、肉和蔬菜的供应。干部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带头下水取淤,战胜风雨,克服困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民工开展了热气腾腾的劳动大竞赛。这样迅速扭转了工地的被动局面,民工由原来望下雨好休息,变为怕下雨怕完不成任务,出现了出早工晚收工,争事做,处处保质量,事事争贡献的可喜现象。大家提出的口号是:  “晴天一天当两天,麻风细雨是好天,大雨停工雨住又开工。”人与人、组与组、班排连营之间,开展了事事争主动的五比五看劳动大竞赛,即比工效,比质量,比纪律,比团结,比安全,这样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很快赶上来了。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巡视工地时、高兴地举起大拇指称赞说:县民工战斗的施工地段上。此时,工地传来了程潜省长523日对荆江分洪工程的题词:“发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烈开展竞赛,胜利完成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均具有伟大意义的荆江分洪工程。”喜讯传来,民工斗志昂扬,愈战愈强,工程进度快质量好,做到了层土(三公寸)层硪、检踩平细、坡比标准。上级检查时,在堤身插钢钎灌水不渗,完全符合标准。大堤竣工时,又用草皮方块整体护好新堤的下坡,用条状草皮块铺成斜格子形护好上坡,新堤全线的内外坡,青草如画,异采夺目,赢得了上级指挥部的好评,并在此召开了现场会进行推广,从而保住了这面来之不易的大红旗与民工同船凯旋而归。特别是岳阳县城关镇的建筑与搬运工人,虽未做过堤,却是齐心协力,顽强战斗,充分展示了工人阶级的本色。他们在取土运距80120米还要爬堤坡的地段,创造了每个劳动日由原来12立方,提高到5 .6立方的高工效奇迹,荣获上级奖给的300多斤重的大肥猪一头、锦旗一面,并成为全工地开展学赶超的标兵。他们在提前完成自己任务后,又主动支援了临湘民工的土方。1500多方,表现了先进帮后进,识整体,顾大局的高尚风格。“好样的!''因此在第二次竞赛评比中,把南闸工程指挥的流动大红旗(毛主席题词的照象锦旗),从常德专区民工工地夺了过来,飘扬在长沙专区岳临两岳阳临湘共7000多民工,自42日动工、至620日竣工,共完土石方72万多方、人平103方,为人民作出了较大的奉献。625日,全体劳动大军从沙市乘武汉派来的大船一次返回岳阳。岳阳县委、县人委组织数千人在街河口敲锣打鼓,夹道迎接。1000多名立功人员,把上级奖给的瓷碗、汗衫、毛巾等奖品挎在腰部,举着红旗,兴高采烈地走下船来,大家一齐高呼感谢后方人民的支持。沿街红旗招展,并贴满了“向荆江分洪工程的英雄们学习!致敬!"等标语。在欢庆声中,各民工由原单位组织接回。总队部的同志高举着毛主席题词的照像大锦旗,昂首向岳阳县委会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