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深切怀念刘菊秋书记

来源:史志办 日期:2015-08-07 12:00

1973年6月至1982年2月,刘菊秋同志担任中共湘阴县委书记。这8年多。我一直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现在,刘书记虽已离开了我们,但他那质朴的形象,艰苦的作风和求实的精神,仍时刻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他逝世后,在岳阳殡仪馆为他举行遗体告别的灵堂里的一副挽联,对他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忠毅勤劳靠实践获真知满腹经纶昭著多门政绩;

清廉公正以温和为本色平生严谨遗留一代风仪。

对群众极为关心

刘菊秋同志经常告诫我们:当干部就必须为人民解忧。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据当时信访部门的不完全统计,他任湘阴县委书记的8年多时间里,亲自阅批群众来信1514件,接待来访群众2400多人次,直接向群众复信400多封,研究处理信访案件780起。尤其是他关心孤寡老人的事至今广为传颂。

1980年10月30日夜,刘菊秋同志阅读了湖北财经学院学生李洪波的一封来信。信中写道:“我家楼底下的煤棚里,住着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白天沿街乞讨,晚上就在这里栖身。我询问了他叫金福阶,是湘阴县洞庭围公社更生大队第三生产队人,家中亲人在发洪水溃垸的那年被水卷走,只剩他孤身一人……”菊秋同志阕信后心情非常激动,第二天即交待信访办公室电话查询洞庭围公社更生大队确有此人后,随即召集民政、信访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看信特别会”,引导大家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关心群众生活的教导,他深情地说:“封建社会的一些官吏,还对治下百姓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共产党的地方官,怎能让黎民百姓在外流浪?”会上当即研究了去湖北接回金福阶老人的有关事宜。会后,菊秋同志又下到洞庭围公社.和公社、大队的干部做思想工作,交待他们认真做好接回老人后的住房、粮食、用具等各项安置中具体问题。11月中旬,由县民政局和公社各派一名干部到湖北,按照李洪波来信的地址寻找,但金福阶老人又已流浪它处。去寻找的干部回县后,刘菊秋同志又指示公安、民政部门向武汉、沙市、宜昌等沿长江的城镇发出寻找通告,终于在沙市找到了金福阶老人。12月初接回湘阴后,菊秋同志又亲自交待下面的干部、群众,不得歧视老人,要给予思想安慰;并指示民政部门发给厚实的棉被、棉衣,拨了救灾款作安家费。并亲自看望了老人,表达家乡人民热情欢迎老人回来的心意。以后,金福阶老人生活得很好。他常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家乡父老乡亲,感谢县委的好书记。”

对战友满腔热情

刘菊秋同志常说:“我到湘阴县工作后同我一起下乡的第一个战友是龙广同志。战友情同手足情,尤其在危难之时更要见真情。”后来,龙广同志患了肾病,在住院期间,菊秋同志多次前往医院和他家中探视,嘱咐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当病情加重后又安排转往长沙湖医附一院。龙广同志经抢救无效病逝,菊秋同志十分悲痛,一定要亲自参加龙广同志追悼会。恰好那天地委通知召开县委书记会议,菊秋同志考虑再三,经电话请示地委领导同意后,改由县委副书记谭载阳同志参加地区的会议。菊秋同志和200多名干部、群众一道,沉痛地悼念了龙广同志。

龙广同志随同刘菊秋书记下乡,到他逝世时已隔八年多,而且他早已调县广播局工作,刘菊秋书记对他仍有这样深的感情,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同志的满腔热情,同时还可从那次下乡看出他“艰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菊秋同志是1973年6月13日来湘阴接任县委书记的。他到任后的第二天把我找去,要我提供他一本全县基本情况统计册和区、乡、镇负责干部名册,并说15 日在县委机关分别参加县委常委和机关干部见面会议后,16日就下乡去,要到全县41个公社、区、镇跑一趟,由县委办公室派一名干部和他一起走。对这个同去的干部有三点要求:一是身体好,能跑路,吃得苦;二是情况熟,主要是人熟路熟;三是敢说话,特别要敢讲真话。我和办公室的两位副主任商量后,认为龙广同志较合适。于是,龙广同志就成了菊秋书记来湘阴后下乡的第一个战友。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除四面环水的青潭公社是乘船去的外,到其余40个公社都是步行。他们头顶茸笠,赤脚草鞋,直接找群众调查情况,获得了不少一手材料,在全县干部中树立了好的榜样。

对自己从严要求

刘菊秋同志身处县委主要领导岗位,工作上坚持深入群众,废寝忘食,而在个人和家庭问题土却从不计较.以身作则,在当时的负责干部中树立了典范。

七十年代中期,县委有一位常委的爱人闲居在家没参加工作,几次找过菊秋同志,要求“班长”出面给他爱人安排一个工作单位。但菊秋同志每次都做耐心的劝导工作,反复讲清当时城镇待业青年很多,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插队的大批知识青年还没回城,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的亲属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安排了工作,将产生不好的影响,对其它工作带来被动。并以自己早在华容县和岳阳地区工作时,不少好心人要给自己老伴安排一份工作而被自己婉言谢绝的实例去启发,使这位常委心悦诚服地打消了给爱人安排工作的念头。至今这位常委还说:我老伴没有工作,我内心不埋怨菊秋书记,因为他自己带了个好头。

刘菊秋同志在湘阴的8年多时间,一直住在两间五十年代建的简易平房里。县委机关大院曾经两次建造新房,每次他都不肯搬家。一次是1978年。机关在院内建了一栋带客厅的套间,分房方案有他的名,同志们也都说菊秋同志应搬进去住,但他一直坚持不搬。在他的带动下,有两位原规划搬新房的县委副书记也没有要新房,让给了参加工作较早的几位部办领导。

1978年,县人大常委机关在大院内建了一栋新宿舍,人大机关的干部住下后还多出一套,当时县人大和县委的同志们都劝菊秋书记搬进去,但最后还是被他谢绝了。这样,刘菊秋同志在担任湘阴县委书记的8年多时间里,他和他的一家,就一直住在那两间简易平房里。

现在,刘菊秋书记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那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朴实随和的长者风范,以及这许许多多看似十分平常的小事,都引起我们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