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岳阳籍和曾在岳阳工作的中央委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岳阳籍和曾在岳阳工作的中央委员

来源:史志办 日期:2015-07-09 11:15

任弼时

(1904~1950)

原名二南,学名培国。1904年4月30日出生在湖南湘阴县(今汨罗市弼时镇)唐家桥一教师家庭。5岁入省立作民小学读书,少年时期就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1岁时在作文《拟御侮之策》中写道:“人人若有卫国之心,即有御侮之策。”1915年初小毕业考入长沙省立第一师范附小高等科。1918年秋考入长沙私立明德中学,次年转入长郡中学就读。五四时期参加湖南进步学生活动。他怀抱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热切追求革命真理,积极投身人民革命。 1920年8月参加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的俄罗斯研究会,赴上海外国语学社做留俄学习准备,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是十月革命后中国最早赴苏俄学习的先进青年之一。1922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回国在上海青年团中央工作,同时在上海大学任教。1925年1月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任团中央组织部部长,后任团中央代总书记、总书记。曾明确提出把团组织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加强团组织建设,实现团的青年化、群众化的建团思想。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任团中央总书记。他坚持真理,维护革命利益,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曾进行坚决抵制和面对面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出席党的八七会议,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受中央特派赴湖南指导工作。1928年参与中共中央领导工作,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及留守会议成员,参与指导湘、鄂、赣、闽等省的土地革命,发展工农武装。提出“创造乡村割据”,将工农革命军正式改称红军的建议。1928年,在党的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1929年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30年5月赴武汉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在实际工作中抵制了李立三“左”倾盲动错误。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3月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参与领导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组织建设与反“围剿”斗争。1932年12月至 1933年3月任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校长。1933年5月被派往湘赣苏区工作,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总指挥部政委,领导组建红六军团,开展对敌斗争。1934年7月任中共中央代表、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突围西征,完成了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进行侦察、探路的先遣任务。1934 年11月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书记、湘鄂川黔军区政治委员,与贺龙等一起创建了新的湘鄂川黔根据地。1935年11月与贺龙率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突围长征。1936年7月任由红二、六军团、红三十二军组成的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政委,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领导全军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同朱德等率部开赴华北抗日。1938年4月,奉命赴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40年3月回国后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3年3月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协助毛泽东领导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党的七大。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任大会秘书长,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

解放战争时期,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留在陕北主持党中央工作,协助毛泽东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他善于在复杂的斗争中把握正确的航向,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指出土改中出现的“左”的错误,所作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讲话,经毛泽东修改补充定稿,确定为中共中央的土改政策文件印发全党贯彻执行。他直接指导全国工、青、妇组织的筹建,并为建立新中国作了积极准备。1949年4月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被推选为团中央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46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予他以极高的评价:称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组织家之一。从1920年16岁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46岁病故止,30年时间完全贡献于中国的民族解放、人民解放和工人阶级解放的伟大革命事业,特别是贡献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和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由于他对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工作中的原则性和自我牺牲精神,受到全党、全军的热爱。他生前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叶剑英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的革命精神被党和人民誉为“骆驼精神”。

郭亮

(1901~1928)

原名郭靖笳,1901年12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临湘都文家坝(今望城县西湖乡思量村)。1920年秋考入湖南省立师范,并加入新民学会、湖南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冬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任委员,分管工人运动,到长沙新河、岳州车站开展铁路工人运动,建立粤汉铁路岳州工人俱乐部,发展党的组织。他到岳州后,与岳州铁路工人交朋友,办起工人夜校,成立粤汉铁路岳州工人俱乐部,主编《工人之路》周刊,在进步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岳州铁路工人小组。同年9月为抗议铁路当局虐待工人,他带头卧轨,发动了震撼全国的粤汉铁路大罢工。11月,全国铁路工会最早的统一组织粤汉铁路总工会在岳州成立,他被推选为秘书。随后,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成立,毛泽东和他分别当选为总干事和副总干事。1923年夏,毛泽东调中央工作。他接任总干事和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工农部部长、湖南外交后援会主席等职。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他根据党的指示,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被选为国民党湖南临时省党部委员、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负责工农运动。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他联络各界成立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被公推为主席,组织长沙2万多人举行立夏节(农历五月初五)总示威,宣布对英、日的五项经济绝交公约。12月,又联合各公法团代表火烧日商趸船,要求收回长沙大金码头,长沙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再度高涨。1926年5月,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不久,他到衡阳,与何叔衡、夏曦、曾三、熊亨瀚等组成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别委员会,大力声援北伐。全省工团联合会正式改组为湖南省总工会后,任委员长。他大力训练工运学员,扩建工人纠察队,还潜心研究几年来工人运动的经验,写出了《湖南工人运动之过去与现在》一文,以指导当时的湖南工人运动。

1927年4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5月,代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应对马日事变后长沙出现的危险局势。事变后辗转到武汉,出席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南昌起义前夕,中共中央长江局派他到贺龙部队做政治工作,参与拟订武装起义作战方案,任农工委员会委员。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工农运动委员会委员。1928年1月,被任命为新组建的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由于工作需要尚未启程,又改赴岳州担任湘鄂赣边特委书记。在岳州期间,他化名李材在翰林街开设一家“李记煤栈”,作为特委机关,并另开一处饭铺作为地下秘密交通站,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发动工农开展武装斗争。由于他努力工作,湘鄂赣三省边界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3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他在岳州被捕并被连夜押往长沙。28日午夜被秘密杀害于长沙司门口“湖南铲共法院”前坪,他的头颅被挂在司门口示众三天三晚。牺牲时年仅27岁。

“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鲁迅得知郭亮牺牲的消息后曾这样写道,愤怒地痛斥敌人的凶残,高度赞扬革命者的牺牲精神。毛泽东在延安称他是“著名的工人组织者”。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发表文章,称他是“湖南职工运动的开创者”。

彭德怀

(1898~1974)

原名彭得华,湖南省湘潭县人,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贫苦农民家庭。1916年春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8年4月,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与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率红五军主力奔赴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胜利会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陕甘支队司令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在坚持湘鄂赣斗争、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二万五千里长征和红军到达陕北后的作战中,指挥部队打了许多有名的硬仗、恶仗和胜仗,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红军之狮”。1930年7月,他指挥红三军团以8000余人打败国民党3万余众,一举攻占长沙,创造了红军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攻占一个省会城市的光辉战例。1935年,毛泽东赠诗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从此,“彭大将军”享誉中外。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前方分会副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协助朱德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华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朱德总司令回延安后,他组织与领导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激情。

解放战争时,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直接指挥了解放西北的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952年春回国。同年7月,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兼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他由一个赤贫的农家之子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杰出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逝世,时年 76岁。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邓小平说:“彭德怀同志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怀念和爱戴”。

贺龙

(1896~1969)

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1896年3月22日出生于桑植县洪家关一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饥寒之苦,因而埋下了仇视豪强、反抗压迫的思想种子。1914年秋,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7年底,凭两把菜刀夺下几条枪,组织一支小队伍,“两把菜刀闹革命”传为美谈。此后,历任湘西护法军第五军第五团第一营营长、团长,湘西靖国军第三梯团团长、川东边防军警卫旅旅长、四川陆军第九混成旅旅长,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建国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澧州镇守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六师师长兼湘西镇守使,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他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参加了讨袁、护法、北伐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共关系破裂,他开始认清国内形势,政治上倾向共产党。8月1日,与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顾被敌人通缉的危险,毅然放弃去苏联学习的机会,向中央提出到湘鄂边重新组织武装斗争的建议。回湘鄂西时路经岳阳县境,在湖北监利举行年关暴动,并应华容县党组织要求,率工农革命军渡江攻打长岗庙。1928年4月2日,与周逸群领导了桑植起义;7月,成立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任书记,并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次年,率红四军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率红四军在鄂西公安与红六军胜利会师,成立红二军团。红四军改称红二军后,任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次年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任军长。这期间,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影响,革命根据地几度建立,几度丧失,他对中央派到湘鄂西任中央分局书记的夏曦的错误指挥和“肃反”进行过抵制。1934年10月,与任弼时、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在贵州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他任军团长。11月又任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委员、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命委员会主席。指挥了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等战役,粉碎了20多万敌人的大规模“围剿”,牵制了进攻中央红军的敌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5年11月与任弼时率部队从桑植出发长征,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受到毛泽东称赞。1936年7月,率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任新成立的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他对张国焘的拉拢予以坚决拒绝,并同其右倾分裂主义错误进行坚决斗争。10月,率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胜利完成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东渡黄河,深入敌后抗日。在洛川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历任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区司令员,与关向应一起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反“蚕食”,反击顽固派的“挑衅”、“摩擦”,率部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巩固了冀中、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回到延安,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挑起了统一领导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战略区党政军民工作的重担,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练兵运动,击退了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对陕甘宁边区的进犯。同年,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在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指挥绥远战役、晋北战役,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统一领导陕甘宁晋绥两区工作,支援西北解放战争。 1949年5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对西北第一大城市进行接管建政和组织恢复经济,为西北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任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1950年2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歼敌胡宗南部数十万大军于成都平原。7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军委副主席;196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1969年蒙冤逝世,终年73岁。

他对革命坚定不移,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艰苦斗争,成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在革命战争中,他多次受命于危难之际,独挡一面,力撑大局,指挥作战,多谋善断,机智灵活。他以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队建设经验,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史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

建国后,他历任党政军要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对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对共和国体育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对国防工业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面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残酷迫害,他坚贞不屈,仗义执言,表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品德和本色。

滕代远

(1904~1974)

湖南省麻阳县人,1904年11月2日出生于麻阳县建成张一农民家庭。192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4年10月加入共青团,1925年10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与领导进步学生运动。1926年北伐军入湘后,中共湖南区委派他到平江县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委书记。后又调长沙近郊区任省农运特派员。1927年10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湘东特委书记,兼任醴陵县委书记。1928年6月,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与彭德怀、黄公略等发动和领导平江起义,成立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他任党代表。同年12月,他和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奔赴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红五军到达井冈山的部队被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三团,滕代远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三十三团党代表。1930年6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任政治委员。8月,任红一方面军副总政治委员。1931年在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初,任中革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1934年夏,中共中央派他去苏联学习,出席了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7年春回到新疆,接应红四方面军西路军余部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1938年1月调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39年冬晋西事变后,奉命赴晋西北地区指挥反顽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和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副政委。1942年8月调任八路军总部参谋长。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11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1949年兼任中央军委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

他是人民铁道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铁道兵团的创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任铁道部部长、党委书记等职。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64年12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席。1974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

王震

(1908~1993)

原名王余开、王震林。1908年4月11日出生于浏阳县(今浏阳市)北盛乡马战村一农民家庭。13岁到长沙先拉人力车,后在新河车站当铁路扳道工,开始接触党的组织。1924年后,任粤汉铁路工会长岳段分工会执行委员、新河车站工人纠察队队长。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长沙工人暴动,做党的地下交通和兵运工作。后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区区委书记,游击支队队长、政委,湘东独立一师政治部主任、政委,红八军代理政委,湘赣军区代司令员,红六军团政委。1934年8月7日,他和任弼时、萧克率红六军团突围西征,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5年2月任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延安地委书记兼卫戍司令员。1937年9月,率部奔赴晋绥、晋西北抗日前线,连克宁武等7县城。 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战斗。同年冬,奉命率三五九旅全体指战员奔赴南泥湾,屯田垦荒,开展大生产运动。1944年11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华南。1945年3月进入平江,帮助建立平江抗日民主政府。随后又将部队分散到岳阳、临湘、湘阴等地,建立岳阳、湘阴等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武装,并建立了湘东抗日根据地。南下支队往返作战,历尽艰险,途经8省,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余里,被毛泽东誉为第二次长征。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7年初,奉命西渡黄河,保卫延安,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战斗中三战三捷,歼敌上万人。 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率部解放青海后,奉命进军新疆。在20多年的征战中,7次受伤,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1953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委员,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56年任农垦部部长。同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 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年4月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1988年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他是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3月12日在广州病逝,享年85岁。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王首道

(1906~1996)

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1906年4月13日生于浏阳县张坊区上洪乡一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在长沙修业农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入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任湖南省农运特派员、浏阳县特支书记、县委书记、湘鄂赣特委书记、湖南省委常委、湘赣省委书记。1933年调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组织局秘书长。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任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国家保卫局局长。后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党中央直属机关生产节约运动委员会主任。1944年10月,任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政治委员。1945年3月,与王震一道率南下支队进入平江、岳阳、湘阴等地,冲破敌人重重封锁,在湘鄂赣边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军调部执行部沈阳执行小组中共代表、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主任、经济委员会主任、工业部部长。

1949年,参与组织争取程潜、陈明仁在湖南举行和平起义的工作。长沙和平解放后,担任长沙市军管会副主任、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2年4月起,先后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第六办公室主任、交通部部长。1964年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是中共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是全国政协第二、七届常务委员。

1996年9月1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党中央对他的评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