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组织与领导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和救亡工作

四、进步青年奔赴延安或参加新四军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各县青年历尽艰险奔赴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这个中国革命的圣地,像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国各地青年。地处湖南抗日前线的湘北青年,为寻求救国之路,或三五成群,或单独一人,在中共地方党组织,八路军、新四军驻长沙、武汉、西安等办事处的介绍下,纷纷奔赴廷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抗日军事院校学习或参加新四军。
    1937年10月至1939年冬,境内(含在外地读书或工作的)先后有105名青年奔赴抗大、陕北公学等院校学习。岳阳县有赵绿吟(女),毛仁村(女)、刘淑慎(女)、黄建忠等25人;临湘县有沈绍龙、杨正凡、柳勉之、陈德常等21人;湘阴县(含今汨罗市)有任楚、魏岳云、张一夫等29人(其中汨罗籍的湖南省特委书记任作民就动员其子、侄女等6位青年赴延安);华容县有刘大年、刘淇、朱轮、朱婴等28人;平江县有吴湘杰、余菊秀2人。
    去延安的路十分艰难,途中既要避开日军的阻击,国民党特务、宪兵与军警的盘查,还要面对长途跋涉、忍饥挨饿的困境,但任何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止这些青年的爱国之心。一路上,他们为避开艰难险阻,改名换姓,化装成商人,挑夫或乞丐,有时日隐夜行,绕小道,避险关,历尽艰辛,其行程之悲壮,感人至深。湘阴青年张一夫,1937年毅然出走欲赴延安,刚到西安便被追赶上来的长兄强行拉回,他成日苦闷,郁郁寡欢。后经他多次耐心劝说父兄,终于得到应允,于1938年7 月又踏上北上之路。
    1938年4月,临湘青年陈德常独自一人到洛阳后,不幸被小偷偷走了路费,只好回家。后来陈德常找杨正凡同行,由于家里困难,两人仅凑了10元钱路费,各在家做了一套国民党军装,一路蒙混过关。后来两人不幸染病,路费耗尽,只得变卖衣物,夜宿村头店铺屋檐下。从巩县到潼关,他们爬上了火车顶。这段路的隧道很多,车顶离隧道顶不到 一米 的间隙,人如果腰弯得不低,脑袋随时都有被削掉的危险。当火车过隧道放烟汽时,百度以上的蒸汽和煤灰充满了隧道,冲在脸上和手上,象针扎一样痛,肺部象刀割一样难受。他俩闭着眼,屏住气,将脸紧贴在对方身上,互相拥抱着,渡过难关。至西安找到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胜利奔赴延安。
    华容东山中学抗日救亡旅行团一行15人,在朱婴的率领下,渡长江,越秦岭,途经4省150余座大小城镇,步行3000余里,历时2个来月,到达延安。
    这些进步青年经过延安各类学校的培训毕业后,大多分赴抗日前线,成为革命骨干,为党和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则为国捐躯,成为革命烈士。
    平江等县进步青年参加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湘鄂赣特委、中共平江县委和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特别加强了对平江进步青年和学生参军的领导工作,建立了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平江总队。通过这一爱国青年群众团体,动员一大批青年奔赴抗日前线。特委书记涂正坤只有一个 18岁的独生女儿,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不顾家务的沉重负担,为带动群众,影响群众,毅然决定送自己的女儿参加新四军。乡亲们知道后都劝他把女儿留在身边,他婉言谢绝大家的好意,亲自把女儿涂凤文送到一支队一团当宣传员。广大群众在特委和县委的深入发动和干部带动下,纷纷动员自己的亲人报名参军。民先队队长傅启涛在安定地区一次就动员30多名青年参军。1938年1月,湘鄂赣抗日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第一批参军的湘鄂赣边区800多名青年,均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全团1100余人,其中大批是刚入伍不久的平江籍青年战士。 2月4日 ,在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兼第一团团长傅秋涛,副团长江渭清、张正坤等领导下,部队从平江嘉义出发,经长寿街、浏阳东门官渡,到宜春的慈化,沿途又有400多名青年参加新四军。
    当部队到达慈化时,接到新四军军部通知,得知国民党军两个团在袁州埋伏,企图待我军下车时予以袭击。部队到萍乡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提前上了火车。把机枪架在火车头上,马刀亮在车厢外,傅秋涛、钟期光做通火车司机的工作,一路飞车闯过袁州,从而粉碎了反动派的阴谋。到浙江省开化县后,傅秋涛会见了一支队司令员陈毅;部队翻过马金岭到屯溪,开赴太平,与叶挺军长会合。
    5月中旬,一支队在陈毅率领下,向江南敌后挺进。 6月3日 突破日军芜湖至宣城的封锁线。中旬,一支队到达溧阳的竹赛桥,随后在溧(水)武(进)公路以北,宁(南京)杭(州)公路以东的镇(江)旬(岩)丹(阳)金(坛)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涂正坤的女儿涂凤文,在芜湖与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
    部队奔赴抗日前线后,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在中共湘鄂赣特委领导下,于1938年至1939年6月又先后动员400多名平江、湘阴籍青年参加新四军,奔赴皖南抗日前线。在抗战中牺牲的平江籍战士达100多人。通过抗日战争的锻炼,许多青年成长为我党我军的高级干部。如献钟青年李元于1937年6月参加湘鄂赣红军,随改编后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奔赴皖南前线,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锻炼,成长为解放军高级将领。第十五章实现战略转变坚持长期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