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以平江为中心的湘鄂赣根据地的建立

一、湘鄂赣苏区的形成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湘东北、鄂东南和赣西北地区,位于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之间,扼长江和粤汉铁路要冲,幕阜山脉横贯其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湘鄂赣根据地包括湖南省的平江、浏阳、湘阴、岳阳、临湘、长沙;湖北省的阳新、通山、大冶、通城、崇阳、蒲圻、咸宁、嘉鱼、鄂城、黄梅、广济、蕲春、浠水;江西省的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宜丰、瑞昌、宜春、奉新、高安、萍乡、靖安等20余县,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千万,其中比较稳定的根据地约 300万人《湘鄂赣苏区史稿》第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湘鄂赣根据地经历了曲折、复杂、光荣的斗争,从根据地的形成、巩固、发展到撤离,整整坚持了十年。
    1928年平江起义后,湘鄂赣边区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地先后出现了苏维埃政权,但这些苏维埃政权是在红五军等武装力量推动下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临时性的政权,基础并不牢固。
    1929年4月,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根据边境各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的新形式,为便于统一领导,成立湘鄂赣边暴动委员会,作为湘鄂赣边区统一领导革命斗争的第一个政权组织。不久,改名为湘鄂赣边革命委员会。
    1930年3月21日,特委发出第9号通知,指出:“建立边境苏维埃政权,已成为边境革命民众之迫切需要,边境的党应以实现群众此一需要为迫切任务。”4 月10日,湘鄂赣边区革命委员会召开边境各县民众团体联席会议,积极准备和推进边境各县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工作。从此,边区各县有领导地召开乡、区、县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选举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
    6月至7月,修水、阳新、万载、平江等县先后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县苏维埃政府。
    到1931年,湘鄂赣边区先后建立县苏维埃政府的有: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宜春、宜丰、通山、通城、阳新、大冶、鄂城、瑞昌、武宁、崇阳、咸宁、蒲圻、嘉鱼等二十几县。当时,各县苏区面积大小不等,万载、阳新、通山约占全县面积的五分之四,修水、蒲圻、大治约占三分之二,湘东北之湘阴、岳阳等县也创建了小块苏区。
    1931年5月底,红十六军在鄂东南红三师和地方赤卫军配合下,取得通山、官埠桥和马桥战斗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7月上旬,中共湘鄂赣边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浏阳东门市楚东山召开。大会根据中央决定,正式成立中共湘鄂赣省委员会,隶属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会期10 天,到会代表200人。大会选举李宗白、赖汝樵、胡梓、杨幼麟、孔荷宠孔荷宠,平江县人。1896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游击队长、平江游击司令部司令员。1931年任红十六军军长、湘鄂赣军区司令员。1934年叛变投敌。曾任国民党行营参议、纵队司令、师长等职。后从商。新中国成立后,在云南安宁县被人民政府逮捕。1956年病死于北京公安部监狱。、杨奇、于兆龙等21人为省委委员,李宗白为书记。9月,省委机关从浏阳东门市移驻平江长寿街。
    9月23日至10月4日,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平江县长寿街召开,边区20多个县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大会通过了巩固和发展苏区,深入敌后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十万铁的红军,改组红十六军;加强策反工作,妇女工作,少先队工作,工会工作及彻底执行土地法等决议。选举了湘鄂赣苏维埃政府第一届执行委员会,赖汝樵当选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建中当选为副主席。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全省苏维埃政权的进一步巩固。从此,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并进入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