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红五军转战湘鄂赣边区

一、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湘鄂赣边支队坚持边区斗争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平江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红五军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湘赣边区和红四军的斗争遥相呼应,使省城长沙的反动派处于南北夹击之中。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迅即调集刘铏、朱耀华等部10多个团的兵力,在湘鄂赣3省边境地主武装的配合下,直扑平江,进行围剿。
    1928年7月下旬,正当红五军以第一团保卫平江县城,第四团向浏阳发展,第七团向湖北通城、通山发展,力图与工农武装密切配合,开展游击战争,扩大红军政治影响的时候,敌军以6个团的兵力,将平江城包围,敌陈光中、王东原等部也陆续开到平江。这时,滕代远、邓萍正在离县城60里的乡下参加平江县委扩大会议。彭德怀仅以6个连的兵力,与十倍之敌血战一昼夜,毙敌500余人,红五军牺牲100余人,七团团长黄纯一在回师驰援中殉难。
    为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怀率红五军于8月初主动撤离平江,在通城遇敌军阻击,只得折回平江龙门。月底,滕代远、彭德怀等率红五军从平江黄金洞出发,向井冈山挺进,拟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合。至江西万载县大桥时遭敌军朱耀华旅袭击,伤亡很大,部队锐减到500多人,只得又折回平江、修水、铜鼓交界的纸坊休整。一方面组织部队到黄金洞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建农民协会和苏维埃政权;一方面对部队进行整编训练,并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使部队又发展到1000余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认真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教训,对混在起义部队中的反动军官进行审查和清理,并将部队改编为5个大队和1个特务连。
    整编后,为避开湘、鄂、赣3省敌军的“围剿”,决定由彭德怀、邓萍率四个大队向赣西北的武宁和鄂南的九宫山发展;黄公略率第二大队在平江、浏阳、万载边境活动;滕代远率特务连在修水、铜鼓、平江、浏阳边境活动。
    10月,红五军军委和平、浏、铜、修4县县委在江西铜鼓幽居召开联席扩大会议,决定建立湘鄂赣边特委和根据地,将红五军和地方工农游击队合编为5个纵队,一至五纵队队长分别为:孔荷宠、黄公略、吴溉之、贺国中、李灿,每纵队约500余人。为扩大湘鄂赣根据地,同时决定一、二、三纵队由黄公略统一指挥,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武宁、万载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保卫和发展湘鄂赣苏区;四、五纵队和军部直属队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向南冲破敌军包围,设法上井冈山,与红四军取得联络。12月初,毛泽东、朱德派何长工、毕占云率红四军部分部队接应红五军上山,两军在江西省莲花县九都接上头。11日,红五军经5个月辗转苦战,终于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胜利会师,并在宁冈新城召开会师大会。从此,这两支兄弟部队为巩固和发展红色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一直并肩战斗。
    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奔赴井冈山后,敌人向湘鄂赣边区大举会剿,从四面围攻留在根据地的黄公略部。黄公略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将二纵队的四、七、九中队散布万载农村;一、二、三、五、六中队散布浏阳农村;一、三纵队分散平江、武宁、修水、铜鼓等地,帮助群众开展“五抗”(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斗争。黄公略以坚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指挥才能,紧紧依靠边区的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部队给养补充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敌军血战,保卫和扩大了边区。
    1929年春,蒋介石与桂系军阀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敌人围攻边区的部分驻军被调走。黄公略利用这一有利形势,迅速将一、二、三纵队集结起来,狠狠打击地主豪绅和反动军队。从1月起,二纵队在黄公略指挥下,在浏阳先后发动了毛田、鲁家湾和金坑等暴动,消灭了这些地方的挨户团和反动驻军,鼓舞了边区工农群众的斗争情绪,边区各项工作得以迅速开展。
    4月,湖南省委指示将湘鄂赣边特委改为边境特委,成立湘鄂赣边境支队,黄公略任支队长,下辖一、二、三纵队。边境支队在黄公略的领导下,在湘鄂赣边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另外还成立了湘鄂赣边境暴动委员会,作为边境的统一政权组织。
    6、7月间,边境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湘鄂两省反动派一面调集驻防部队5个团,纠集平、浏、修、铜、万、萍(乡)、醴(陵)等7县反动地主武装,向边区再次发动进攻。面对优势敌人,黄公略采取化整为零、昼伏夜出、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等战术,在浏阳的官渡,万载的高村、大桥、黄茅等地,数次打败敌人,缴获敌军步枪80多支,子弹数担,扑灭了敌人的凶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