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43060025/2024-2193801
  •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05-29
  • 公开日期:2024-05-29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岳阳,稻亦有“道”!

来源:岳阳市农业农村局2024-05-29 14:43
浏览量:1|| | ||

  万事农为首,粮为天下先。作为湖南省粮食主产地之一,岳阳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增幅全省第一,粮食产量连创新高。2023年,全市落实粮食播种面积728.3万亩,全年粮食产量达303万吨,超额完成省定全年粮食生产各项任务。

  数字背后,是我市积极探索良田、良法、良机、良种深度融合、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市良法良种配合,农技农艺融合,稳面积,提单产,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良田:小田改大田丰产增收

  5月25日,小满刚过,初夏的阳光已然变得湿热。在汨罗市桃林寺镇高丰村的田间地头,成片的早稻禾苗已分蘖孕穗。

  “今年春耕早,禾苗长势又快又好,稳产丰收应该不成问题。”高丰村党支部书记谭振端指着规整成片的稻田说。他前方的农田连块成片,沟渠四通八达,微风吹过,绿浪翻滚。

  如果说良种、良法、良机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关键助力,那么良田必然是最大的基本盘。

  行走在高丰村,举目望去,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近年来,村里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近3600亩农田基本全部“小田改大田”,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原来需要400至500个农户耕种的田块,现在仅需3个合作社、40名农机手就能完成。小丘田改成平坦方正的大田,机械化率提高,翻耕、植保、收割等各环节费用下降,叠加可用耕地面积增加带来的收益,每年每亩可增收约300元。

  “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行机械化耕种,丰产增收,实现多赢。”改田是系统工程,一子落,满盘活。借鉴高丰村成功经验,我市通过创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保险试点、投融资创新试点,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全市累计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17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9.4%。目前85%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种植双季稻,双季稻的种植规模比以前增长100%。

  良法:用科技保障粮食安全

  “早稻已经进入孕穗期了。看这长势,今年的早稻会增产不少……”5月23日,在岳阳县筻口镇潼溪村,“全国十佳农民”、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敏芳正在碧翠的田野里管理巡检。

  今年,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研发国内领先的高速育秧流水线,早稻一季就为周边农户提供了近3万亩的育秧服务。合作社正在打造150亩全省最大的旱育秧基地,将引领我市现代化育秧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相较于传统的育秧模式,集中育秧实现了从‘供种’到‘供苗’的转变,在技术操作上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浸种催芽、统一秧田管理,并有专技人员全程指导,培育出来的秧苗素质更优,防病虫害能力更强,有利于落实机械化收割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董敏芳介绍,眼前这些长势喜人的早稻通过科学管水、及时追肥,再过2个月就能丰收了。

  怎样从耕作、植保、培管等环节综合提升粮食种植技术?全市各地新农人用实践给出了漂亮的答案。

  在临湘市召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的育秧大棚安装了温湿度传感器、太阳能板、脉冲电子阀和自动揭膜装置,设定好参数之后,大棚会根据外界天气和棚内温湿度变化,自动打开或关闭四周及顶层的覆膜。合作社理事长张兵驹拿出手机,简单操作之后,大棚一侧的覆膜缓慢打开,“以后,大棚的日常管理在家里就可以完成。”

  张兵驹是种粮大户,也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在这里的育秧车间内,只要按下了流水线的开关——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出盘,借助于传送带和机械臂,整个育秧过程全部自动化完成。

  良法,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途径。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门的牵头下,市级成立6个早稻集中育秧技术指导组,深入全市11个县市区集中开展早稻集中育秧技术指导服务;积极引进水稻“DMC育秧”“暗室叠盘齐苗”等新技术,大力支持设施化育秧设备发展。2023年,我市新改建集中育秧设施76个,总面积49.8362万平方米,新增育秧能力23万亩,早稻集中育秧面积达183.5万亩,育秧移栽占比85.4%,有效降低了早稻生产风险。

  良机:全程机械化让种田越来越轻松

  “这几年,种田越来越轻松。”在临湘市江南镇鸭栏村,种粮大户肖清君正在对早稻进行水肥管理。他今年流转了水田2000多亩,用上新购的高速插秧机,3天就完成了1100亩的早稻插秧。

  近年来,肖清君共投入300多万元购买了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等设备,全部实施机械化作业。不仅降低了粮食生产的劳动强度,还增加了土地产出。“种粮食有赚头也有盼头,这才是我的底气。”

  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是我市稳粮保供的手段之一。全市680家农机联合社、84万多台农机,为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市涌现出22762名种粮大户,轻松种田已成为新农人在农村创业的新途径。

  在岳阳县公田镇,细冬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从湖南农业大学引进“3D印刷播种”育秧技术,种子成秧率达90%以上。与传统的软盘播种育秧相比,每亩杂交种用种量从3公斤减少到2公斤。同时,这一技术可以增强秧苗素质,将亩产提升10%以上。

  “现在一台机器两人一天能插秧近40亩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屈原管理区鸿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运武说。作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屈原管理区全力推进水稻生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运→机烘”全程机械化,近年来,全区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超过96.4%。

  机械之力,涌动春潮。我市已组建680家农机联合社,84万多台农机实现县域农机作业服务全覆盖,为农民提供菜单式标准化、全程机械化服务;2023年,全市推广高速插秧机、有序抛秧机645台,北斗监测平台机插机抛作业面积达59万亩,新增油菜机播面积10万亩,探索性开展油菜机械化移栽近万亩。全市水稻、油菜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85.5%、69.6%。

  良种是芯片,好种产好粮。我市依托科研助力,加大优质水稻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实施“做优做强”稻米产业工程,推进品种更新换代,充分发挥优良新品种的增产增收效应,新成立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洞庭湖区域中心引入4位院士专家团队,达成科技攻关合作项目12项……一片热土、一份叮嘱、一群育种专家,我市多措并举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三良”提升,以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良种普遍推广、良机顺利落地、良法可用易用,粮食生产也从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刚刚闭幕的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黎朝晖介绍,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聚焦粮食生产工作,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围绕“1376”总体思路,聚焦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已经启动实施农田产能提升行动、优势特色产业升级行动、乡村治理效能提档行动等“六大行动”,目前已落实早稻播种面积235.1万亩、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垄上岳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建设以及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