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洪灾害的概念
1、山洪是指山区荒溪、干沟和溪河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山洪所流经的沟道坡度陡峻,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历时短、流速快、冲刷力强、挟带泥石多、破坏力大等特点。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半数以上的县都有山区,因此,山洪现象极为普遍。
2、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毁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二、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1,溪河洪水
溪河洪水也叫山溪性洪水,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山洪,是山区溪河由暴雨引起的突发生暴涨暴落洪水。溪河性河流因其流域面积和河网调蓄能力都比较小,坡降较陡,洪水暴涨暴落,一次洪水过程短则几十分钟,长也不过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因此溪河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持续时间短,但涨幅大,洪峰高,洪水过程线多呈多峰尖瘦峰型。如云澳区2002年的“7.22”暴雨山洪,2011年的临湘市,岳阳县、平江县等地“6.10”暴雨山洪都属于此类。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浸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按泥石流的物质成分状态可分:(1)粘性泥石流。其特征
是: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粘性大,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2)稀性泥石流。其特征是: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布,停积后似“石海”。
3,滑坡
土体、岩块或残坡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贯通的滑动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称之为滑坡.
滑动的岩块、土体称为滑动体,下滑的底面称为滑动面。滑坡多发生在坡度25°—50°的斜坡上。根据研究,约有10余种地层最容易发生滑坡,称为易滑地层。
比较典型的滑坡都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动带、滑床、滑坡后壁、滑坡周界、滑坡台坎,滑坡洼地,滑坡鼓丘、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主轴线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