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43060021/2024-2200824
  • 发布机构:市卫健委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06-25
  • 公开日期:2024-06-25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岳阳市中心医院成功完成“一站式”经皮室间隔支微球栓塞联合二尖瓣钳夹术

来源:岳阳市卫生局2024-06-25 17:35
浏览量:1|| | ||

  近日,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潘港主任团队为一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经皮腔内室间隔支微粒球栓塞(PTSBME)联合二尖瓣钳夹(TEER)手术,顺利解除了患者左室流出道梗阻,让患者重获“心”生。


  该手术在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及湘雅二医院的专家指导下,由心血管内科、心脏超声科、麻醉科及介入室等多个科室共同协作完成,标志着岳阳市中心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文献查证,全球尚无此类报道。

  Part.02

  病例回顾

  患者邱先生,51岁,因反复活动后气促3年,加重3个月就诊于岳阳市中心医院,入院时邱先生活动耐力极差,步行不到200米就因乏力、气促需要停下休息,生活质量极差。经诊断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什么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因为异常肥厚的心肌阻挡了左心室连接主动脉的流出道,使患者一增加活动量就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出现活动耐力逐步下降的症状。此类疾病国际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风险高,微创方法有传统的无水酒精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经皮室间隔穿刺消融术(LIWEN术式)、经导管室间隔消融术、无创放疗室间隔减容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每种方法疗效都不肯定或并发症较多或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针对这一世界公认的高风险疾病,潘港主任团队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进行周密术前检查及多次与院外专家讨论后,设计了经皮腔内室间隔支微粒球栓塞(PTSBME)联合二尖瓣钳夹(TEER)手术的治疗方案。

  手术过程

  术前,邱先生的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流出道肥厚心肌最厚处达20mm,左室流出道静息时最高压差86mmHg,心导管检查激发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超过100mmHg,当心率超过100次时,血压下降至60mmHg以下,属于猝死高危人群,且因左心室流出道常年的流速增快导致临近的二尖瓣瓣叶收缩期前移,从而加重了左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返流。

  术前评估

  在手术过程中,潘港主任团队首先确定了导致梗阻的最肥厚处心肌的靶血管-粗大的室间隔支并进行定位,经导管缓慢注入微球室间隔栓塞,栓塞完毕后,选择性超声声学造影显示此处供血明显减少、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

  静置微粒球

  第一步手术完成后进行了心导管检查,显示压力阶差只有轻微下降,且超声显示二尖瓣瓣叶收缩期前移及二尖瓣返流仍明显,手术团队按照原计划进行了二尖瓣钳夹术,钳夹术完毕后再次行心导管检查,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下降至20mmHg,激发试验后压力阶差小于50mmhg,手术顺利完成。

  二尖瓣钳夹

  术后复查

  术后一个月随访时邱先生表示,现在连续步行2000米都没困难了,甚至爬个山也很轻松,复查心脏彩超、心脏核磁及左心导管检查均提示手术效果良好。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邱先生带来了显著的疗效,也为全球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

  Part.03

  开拓创新

  潘港主任介绍,将两项手术联合进行的想法源于外科开胸手术中的联合室间隔减容+二尖瓣成形的成功报道。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团队将这一手术方式改良为微创介入,减少了病人的手术风险和创伤,同时手术效果媲美外科手术。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整个心脏中心大团队的协作和努力。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立足区域,放眼全球,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疑难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