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隶属于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湖南北陲,北倚长江,南滨洞庭,平均海拔35米,总面积1591平方公里,平原占总面积的64.6%。现辖12个镇,8个乡,共210个村场。2015年末常住总人口72.56万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99.8%。人口密度454人/平方公里,属人口密集区。
一、华容县产业结构的总体演变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华容县产业结构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如果忽略1958年-1960年的“大跃进”和1959年-1961年自然灾害时期的非正常因素影响,华容县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相对比较简单,大致只经历了两个阶段:
1、农业主导的经济发展初级阶段(1949-2005)
华容自建国起就属于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91.3%。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高达83.5%,第二产业占比3.01%,第三产业占比13.55%,典型的“一三二”结构,人均GDP21.6美元(人民币49.8元,按1949年汇率折算),远低于库兹涅茨“标准结构”中最贫困的平均水平(58.7美元,按1949年美元购买力折算),产业技术极其落后。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前45年里,第一产业比重呈缓慢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产业结构尚未出现根本变化。1994年伊始,中央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束缚社会生产力的陈旧经济体制被冲破,我县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才走上“快车道”。2005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39.19:31.95:28.86,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44.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28.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15.31个百分点,由“一三二”结构调整为“一二三”结构,但产业结构演变的高级化特征依然不显著,第一产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2、工业主导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2006-2015)
在“十一五”(2006年-2010年)时期,华容县人民政府明确提出“把‘主攻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发展纺织、食品和建材三大集群产业”[注1] ,全县上下大力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华容县国民经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6年,华容县第二产业首超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二一三”结构;2007年,第三产业首超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演进为“二三一”结构并且延续至今。在这一阶段,华容县县域经济总量呈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演变的高级化特征明显。第一产业影响越来越低,第二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015年,华容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GDP在本阶段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2.4%,总量比2005年翻4番 ;人均GDP39845元,比2005年翻4.5番;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9.19:31.95:28.86演进为20.99:46.88:32.13,第一产业占比下降18.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递减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升14.9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递增近1.5个百分点。该年,华容县取得了跻身全省经济强县行列、获得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十快进县”称号的辉煌成就。
二、华容县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分析
(一)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对比分析
1、农业增加值持续稳定增长,但占GDP比重逐年递减
华容县的农业增加值在1949年仅1.4亿元,占GDP比重83.5%,1994年为12.35亿元,2005年为24.74亿元,2015年达到58.76亿元,且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下降,1994年压缩至69.2%,2005年39.19%,到2015年已下降至20.99%。
2、农业经济结构从单一的种植业演进为种养并进
华容县作为纯农业县的历史悠久,根据1949年-2015年华容县的面板数据显示,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概括为种植业波动递减、养殖业持续递增的历程。农林牧渔的比例由1949年的80.4:0.9:15.7:3.0调整到2015年的51.5:1.1:20.7:25.4:1.3[注2],初步改变了改革开放前农业内部结构单一的状况,种植业比重下降了近29个百分点,畜牧业上升5个百分点,渔业提升22.4个百分点。农业和渔业的变化幅度最大,农业所占比重呈整体下降趋势,牧业和渔业的比重持续稳步上升,林业发展缓慢而稳定。华容县作为湖区县,水资源充沛,气候稳定,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华容县的渔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比例关系已从79.1:20.3,调整为2015年51.5:46.1,显现出种养业并重的局面,结构渐趋合理。
3、由典型的“粮猪结构”演进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在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农民只能被动服从“以粮为纲”的计划种植,种植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份额长期占80%以上,粮食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80%以上,畜牧业产业结构中猪肉占90%以上,是典型的“粮猪结构”,产业间比例失衡,农业系统的总产出率低。1949年华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23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15%,1978年为22.24万亩,1985年为54.29万亩,2015年达到135.34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1949年翻了十倍,但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比重依然不断上升,1985年26.5%,到2015年已上升至48.3%;棉油麻等传统经济作占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比重不断下降,由1993年的98.1%下降至2015年的34.1%;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由2.48万亩增长至32.63万亩,年均增长1.4万亩;水产品总量14.4万吨,约为同年猪肉总产量的3倍。
(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对比分析
1、由初级加工演进为规模化生产
我县第二产业发展的历程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进程,也是一部华容人民的拓荒史。由建国初的手工业小作坊演进为品类齐全的地方工业体系,纺织、印刷、建材、化肥等工业从无到有且不断壮大。1949年,华容县仅有铁、木、蔑个体手工业75家,规模狭小,技术陈旧,年产值仅195万元,全部工业产品为棉布、饮料酒和印刷零件三种。“大跃进”期初(1958年),第二产业占比8.24%,全部工业企业65家,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二产业仅占比8.54%,全部工业企业122家。近20年间,华容县的第二产业发展基本陷入停滞。1994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第二产业得到了飞跃发展,全部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04万家。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总产值16.7亿元,到2015年发展为134家,总产值459.9亿元,总量翻了二十七倍,年均增速达到了26.7%。
2、轻工业主导的特征显著
1994年后,华容县从资源优势、劳动力市场、生产技术等要素出发,走上优先发展轻工业的道路,重点发展了原料县内有、产品就地销售、投资少、见效快、潜力大的轻工业。1994年,轻工业比例达68%,1998年一度达72.3%。根据全国第一次、第二次工业普查结果显示,轻工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主导,两次工业普查所占比重均在60%以上。华容作为农副产品丰富的农业大县,具有较大优势。1994年,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分别以产值2.6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29.8%和产值2.5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27.9%成为华容县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至今未变。
3、由集体经济为主体演变为民营经济为主体
1997年后,华容所有制改革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得到调整和完善,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格局。根据1950年华容县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显示,华容县集体经济完成工业产值0.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48.5%,到1994年第二次普查,集体经济完成工业产值6.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72%;到2015年,集体经济所有制企业仅存3家,完成工业产值31.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至7%。民营企业以72.6%的比重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首要动力。
(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对比分析
1、总体波动增长,变动幅度低
从面板数据显示,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变动甚微,而且内部变化没有展开。第三产业比重从建国初占比13.55%提升至20%以上区间,历经30年整,每年仅递增0.2个百分点;从20%提升至30%区间,历经36年,每年仅递增0.28个百分点,变动幅度极低。内部结构的变化不大,说明第三产业结构内部产业升级有利于推动华容县整体结构优化升级。
2、传统服务行业主导,结构不优
对2015年第三产业内部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大小排名依次为营利性服务业18.49%、批零业18.07%、交通运输、仓储与物流业16.3%、住宿和餐饮业11.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1.1%、非营利性服务业9.1%、房地产业6.7%、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4.4%、金融业2.51%、农林牧渔服务业1.3%。比重最大的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科技含量和劳动力素质要求较低,而对知识和技术作为要素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尤其是作为现代服务业典型的金融保险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居全市倒数第二位,发展极不理想。我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依旧是以传统型服务业为主导。
三、华容县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华容作为湘北西洞庭区域唯一拥有长江岸线和长江航运条件的县,地处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和洞庭湖核心区域,有49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了两大战略国省规划,华容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良好;但是还未能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也依旧存在结构不优的问题。华容县原有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越来越乏力,因此,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是当务之急。
1、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停滞,产业化程度不高
2005年以后,华容的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转换基本停滞,从2005年到2015年,县域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增长,但农林牧渔的比例关系基本没有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度迟缓,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产业链条短,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与县域整体经济发展进程相背离。我县农业的内部结构向高级化演进依然有较长的距离。在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2、第二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出效率低
华容县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在第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总量不少,但生产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数据显示,工业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由年初61.8%缩小至57.3%,累计增速为-2.4%,大型企业仅2家。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占工业总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62.3%、37.7%。整体仍属企业中小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主要是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基础性产业和原材料工业比重偏大。地区生产总值对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纺织业这些高耗能、重污染的支出产业依赖程度过高,导致单位产出效率不断下降。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剧,第二产业未能做大做强,将导致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下降。
3、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受低水平的城镇化进程制约
服务业的高度繁荣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的最后阶段,但从目前产业格局看,第三产业总体属于城市经济,华容县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产业发展。当前华容县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章华镇老城区,要使第三产业取代第二产业的地位,必然异常艰巨。
2015年,华容县的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4.7%、4.7%、3.3%,以商品消费为主要特征,代表着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业发展相对缓慢,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技服务、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等行业的增加值累计占GDP比重4%,意味着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业份额极小,发展异常缓慢,结构总体层次低,内部结构需要调整。
4、产业间的关联度低。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关联度不高。从生产流通的流程来看,华容县从农业种植到畜牧养殖,再到畜禽肉类初级产品,再到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链。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也比较低,就业结构的转换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当前,华容县第三产业仍然是商品批发零售等为主的传统服务业主导,受人口规模和消费水平的影响较大,与第二产业没有建立直接的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得不到第二产业资金、信息、营销网络的带动与支持。
四、华容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
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出发,华容县应该夯实第一、二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基础,再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最终达到真实水平的“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演进是动态的历史进程,完成工业化是决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里程碑,工业化奠定生产社会化系统发展壮大的基础后,第三产业才能进入大力发展的时期,因此我县仍然需要坚持走以工业化为核心的道路。未来几年,是我县工业化由初期向中后期递进的重要时期,产业发展对策至关重要。
1、强势推进大项目建设。目前华容县仍处于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等目标,着力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的带动和支撑,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一是要大力引进项目,精准引进一批大企业,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二是积极争取大项目。创新争项争资工作机制,专注做好项目分析和公关,提高项目策划包装水平;三是强力推进项目。监利项目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管和竣工验收等一体化的集中管理机制,强力推进神华国华岳阳电厂、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等一批沿江开发大项目。
2、壮大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提高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新常态下,科技和信息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科技进步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一原动力。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界后,必须通过加快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建立以技术进步推动县域产业发展的生产体系,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来实现产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产业园区的载体作用。提升园区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发挥好产业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作用。延伸园区概念,既可以搞工业园区,也可以有农业园区,还可以孵化商贸、服务业园区,关键要产业集中,技术密集,形成园区集群的优势,提高效益。三是要加强教育与技术培训。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产业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推动技术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能力的基础。抓好一个县域的人才培养主要是搞好职业教育,政府必须制定政策,联结教育系统和产业需求,打造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强化专业建设,培育技术工人,增强企业学习能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3、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未来20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将继续下降,养殖业比重将持续增加,成为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是要对养殖业整体进行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养殖大户的奖励扶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来扶持养殖业的发展;二是要培育农村要素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建设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畜牧或渔业的养殖基地,促使养殖生产逐步由分散经营集中为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同时应加快发展养殖业和渔业的龙头企业,实施养殖业和渔业产品的品牌战略,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第三产业水平,培育现代服务业。一是积极加快农村信息工程的建设,完善三级服务网络流通体系;二是推动社区建设,培育新的社区服务增长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社区家政、家庭教育、养老托幼、保养维护、家庭医疗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开拓公益性服务的市场,不断扩宽社区服务的领域,推动形成由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机制;三是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产业化步伐。实现科技资源优化和产学结合,推进非义务教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和拓展文化卫生、市政环保等公益事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加快形成以旅游、文化娱乐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注:
[1]摘录自《华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按照国家一般分类,第一产业分为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五类,在2005年前,农林牧渔服务业统计归口于第三产业,2005年后划分到第一产业;2014年,又重新将农林牧渔服务业统计归口于第三产业。由于我县农林牧渔服务业份额极低,并不影响整体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