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依托两市三路,大力推进‘五化’,进军全省‘十强’,再创汨罗辉煌”这一目标,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多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加快,内在活力增强。2003年全市实现GDP46.8亿元,增长11.8%。人均GDP7370元,比上年人均增加639元,同比增长9.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13.0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1.46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12.3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7.9:45.8:26.3,与上年相比,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
“三化”进程取得新的进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2003年末,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超过4%,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化进程取得新进展,全部工业增加值18.36亿元,增长16.7%,比GDP增幅快4.9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达到31.1%,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就业能力增强。2003年通过多种渠道,安置再就业人员4174人,年末尚有下岗职工6683人,比年初减少562人,其中年内新增下岗人员2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制造业整体实力较弱;能源紧缺的矛盾较为突出;农村和农业投资不足;农民收入增长较缓;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4.97万吨,减少0.1%;棉花0.07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0.77万吨,减少2.5%;烤烟283吨,与上年持平;蔬菜26.70万吨,增长8.4%;水果6621吨,增长5.0%;出栏肉猪143.2万头,增长3.6%;出栏牛2.18万头,增长21.1%;水产品产量2.25万吨,增长14.8%。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3.1万亩,比上年减少0.8%,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5%。稻谷播种面积66.4万亩,比上年减少1.6%,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为33.3%,比上年高4.4个百分点;油料播种面积8.1万亩,减少2.4%;棉花0.5万亩,与上年持平;烟叶播种面积0.2万亩,比上年减少50%;蔬菜播种面积14.5万亩,增长5.8%。畜牧业稳步发展,2003年畜牧业增加值增长4.2%,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3.2%。农、林、牧、渔比例为39.7:1.5:47.2:11.6。2003年乡镇企业继续被评为全省十强先进县(市)。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全市开工各类水利工程8000处,投入资金6500万元,完成土石方486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7.0万千瓦,增长14.5%。全年人工造林3.45千公顷,幼林抚育6.01千公顷,封山育林7.07千公顷。全年生产木材2.4万立方米,生产竹林19.3万株,森林覆盖率为41.8%。
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2003年共投入扶贫资金380万元,年内又有0.2万人解决温饱和越过最低收入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3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37.5%;重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36.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57.9%。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发电量486.8万千瓦小时,增长59.6%;自来水生产量525.3万吨,增长7.4%;家具6.7万件,增长105.7%;机制纸2.1万吨,增长59.1%;氮肥13.0万吨,增长56.2%;铝材2220吨,增长21.6%;水泵1107台,增长1.7%。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8.6亿元,增长38.9%;产品销售率为99.8%,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3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26.6%。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1家,实现利润5445万元,增长1.84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8.3万平方米,增长1.44倍;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8.0万平方米,增长10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增长73.6%。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10.1亿元,增长115.8%。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其他投资增长最快,完成5672万元;其次是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分别完成4.1亿元和0.3亿元,增长2.18倍和1.84倍。
投资方向偏重于更新改造、房地产和其他投资。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比重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房地产投资和其他投资比重分别上升了12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启动加快。全年非国有投资额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6.1%。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2003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9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5%。其中铁路运输17.5万吨公里,与上年持平;公路运输107.0万吨公里,增长21.6%;水上运输70.0万吨公里,增长6.1%。旅客发运量656.5万人,增长5.3%。其中:铁路89.5万人,增长0.3%;公路337.0万人,增长5.6%;水运230.0万人,增长7.0%。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5478万元,增长34.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6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71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6%、32.9%。固定电话用户10.4万户,增长23.8%;移动电话用户9.4万户,增长11.9%。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增长10.7%。其中市区5.7亿元,增长9.6%;农村5.7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10.0亿元,增长7.6%;餐饮业1.0亿元,增长66.7%;其他行业0.4亿元,增长8.6%。兴罗门市场、汨罗大市场、万达广场等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主体,天恒量贩等连锁超市显示出巨大活力。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5家,商品销售总额3.3亿元,增长13.8%。
市场物价略有回升。全市消费品价格总指数101.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94%,衣着类价格下降0.9%,日用品类价格上涨1.5%,书报、杂志类价格上涨15.4%,医药类价格下降2.4%,燃料类价格上涨0.3%,服务类项目价格下降0.9%。
七、招商引资和旅游业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2003年,全市共引进域外项目128个,总投资规模26.3亿元,合同引资23.5亿元,实际到位13.0亿元。其中引进内资项目125个,引资12.3亿元;外资项目3个,引资796万美元。
旅游业稳步发展。2003年,我市旅游业成功地抗击了“非典”入侵,9月份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成功举办了2003年中国湖南旅游节岳阳汨罗江屈原文化旅游节,促进和推进了旅游业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1.3万人次,增长5.1%;实现旅游总收入3250万元,增长8.3%。
八、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0363万元,比上年增长26.9%。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6.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455万元,增长25.3%;上划“两税”4908万元,增长36.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1076万元,比上年增长17.3%。
存贷规模扩大。2003年未,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4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增长12.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8亿元,比年初增加3.0亿元,增长16.9%。年未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亿元,同比增长2.8亿元,增长14.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1亿元,同比增加2.8亿元,增长15.5%;中长期贷款余额0.7亿元,同比增加0.5亿元,增长71.4%。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0.4亿元,现金支出105.8亿元,货币净投资4.8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各类保费收入5964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处理各项赔付余额为2276万元,比上年增长32.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保持健康协调均衡发展。年未全市拥有各类学校268所,在校学生105410人。其中,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50462人;职业中学12所,在校学生7934人;小学208所,在校学生46681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333人。教育质量持续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再次荣登岳阳榜首,五所普高全部进入岳阳“八强”。普通高中高考3726人参考,本科上线2263人,职高对口招生,549人参考,本科上线123人。
科研成果显著。2003年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地(市)级6项。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80万元,申请专利13项。
十、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创作了电视剧本《无花果》,出版发行了小说《村官》,编辑了《名人名江旬祠古今颂》一书。以打击地下六合彩为题材的现代花鼓戏《荒唐梦》即将由市花鼓剧团排练演出。年未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8个,乡级文化站29个、各类文化娱乐场所300余家;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3.4万册;文物管理所文物成品731件;全年影剧院演(映)出场37场次;花鼓戏团演出386场。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未,全市拥有广播电视站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0%,广播人口覆盖率96.9%。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全面进行光缆升级改造,共改造好用户16000多户,并有9个乡镇实现了光纤联网,四个镇已开始光缆进村、入户的架设工作。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年未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7个,床位987张,卫生技术人员1491人。全年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37.8/10万,“五苗”覆盖率达9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6.8%,住院分娩率达78.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4.7/10万,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12.1%。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全市没有原发病例,也没有发生“二代”病例。
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2003年,全市举办了双文明建设红旗单位移动杯蓝球比赛等5次蓝球赛,1次门球赛,成功举办了中国湖南旅游节岳阳汨罗江屈原文化民间龙舟赛。在中、小学推行《国家体育锻练标准》,体育达标率稳定在96%以上,优秀率在50%以上。参加省青运会,夺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3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3年,烟尘控制区面积8.0平方公里,覆盖率由原来的89.6%增加到100%。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按功能区达标率100%。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8个,治理投资额150万元。年末建有风景名胜区5个,面积108.4平方公里,覆盖率达6.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市年未总人口6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6万人,乡村人口43.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138人,出生率9.7‰;死亡人口3935人,死亡率6.2‰,自然增长率3.5‰。
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2003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219元,增长12.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1元,比上年增长5.5%。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全市企业养老保险14315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3746人,医疗保险人数22057人,失业保险参保22421人,领取低保金11585人。
注:①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②汩纺人口数划归屈原行政区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