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平江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快促好”的工作主旋律,围绕“改革开放激活力,调整结构壮,培植工业强动力,发展商贸挖潜力,建好城镇提引力,改善生活凝民力”的思路,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建设平安平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平江县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圆满完成了计划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综合
坚持科学发展,致力赶超,综合实力在幅提升,2008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8911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459万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06508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工业增加值246495万元,同比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329225万元,同比增长9.6%。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2:32.5:39.3调整为28.7:34.4:36.9。
围绕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基中包括有种粮直补、油价综合补贴、早稻播种补贴三项补贴,全年此三项分别发放资金829万元、4952万元、354万元。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招商引资项目113个,新上过亿元的项目15个。新签约的中国小城镇发展改革(平江)示范基地项目一期投资就过亿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1219万元,同比增长5.5%。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3535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20350亩,粮食总产量484771吨。早稻381900亩,产量145122吨,中稻182550亩,产量108975吨,晚稻425700亩,产量195848吨。经济作物中,油菜播种面积158400亩,产量11880吨,棉花播种面积12300亩,产量1144吨,花生播种面积22500亩,产量3809吨,蔬菜播种面积134700亩,产量264995吨,瓜果播种面积15000亩,产量2749吨。
畜牧业发展良好。全年牲猪发展194.2万头,比上年增长4.4%;年内出栏119万头,同比增长8.4%;牛发展15.8万头,比上年减少25.8%,年内出栏3.6万头,同比减少48%;山羊发展46.91万头,比上年减少17.7%,年内出栏24.46万头,同比减少21%;肉类总产量达到89263吨,比上年增长9.4%。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水产品产量达6500吨,减少4.9%。
农业生产条件进步。年末农业机械总量45762台,同比增长11.2%,总动力494925千瓦,比上年增长6.9%。
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商品粮重点县,全国生猪百强县,全国品牌茶生产基地,全省大豆产业化、肉牛养殖重点县。旺云米业进入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行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家。
林业总产值完成66245万元,其中:林木的培育和种植2077万元,抚育和管理280万元;木材的采运完成产值10518万元。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全年造林面积3.1万亩,森林覆盖率59.54%。林木绿化率64.16%。主要林产品产量中,木材产量14.8万方;楠竹产量151万根。
全县楠竹面积241732亩。07年底止累计退耕还林面积27.5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0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608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3.5%。全部工业增加值255076万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96522万元,比上年增长29.6%。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132吨标煤。
工业经济效益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盈利的104家,实现利润31802万元,亏损9家,亏损额991万元,亏损面为8%, 今年规模工业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企业规模扩大。今年,新增规模企业11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13家,年产值可上亿元的有15家,上5000万元的15家,1000万元的55家。二是企业效益提高。通过加大管理、技改、扶持力度,企业潜力得到挖掘,活力得到激发,产值、效益大大提高
集聚项目,集群产业,新型工业化得到大力推进,通过招商引资,平江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入园企业27个,开工投产8个,“工业西进”战略逐步突进。矿产加工、机械电子、再生资源、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华龙今麦郎方便面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山润茶油”、“泰美竹地板”被评为省级金奖产品,“旺云牌”生态米、“金寿牌”药膏成为全省著名商标。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354万元,比上年增长22.2%。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495万元,比上年增长32.5%。由于金融危机给建筑业带来一定的副面影响,全年建筑业总产值为36042万元,比上年减少了13.7%。城乡基础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交通建设中106国道平江段总投资4.1亿元,已完成三分之一的工程。全县通村公路完成360.2公里,通乡公路完成100公里。城关饮水工程项目总计划投资7148万,目前已完成3411万元,正在建设当中。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6934万元。有江南花苑、金蓝湾熙园、景福苑等亿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五、运输邮电及通信业
交通运输增长迅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880.9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6957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完成43106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县年末住宅电话(包括无线电话)用户达148512户,比上年增长12.2%。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50.1%,住宅电话入户率为46.2%。移动电话用户200806户,比上年增长19.9%。国际互联网用户12000户。比上年增长2.6%。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县以上零售额74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县以下零售额93006万元,比上年增长15.3%;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我县贸易在去年增长的平台上,今年又上了新台阶。主要特点是市场销售平稳运行;节日消费集中,假日消费特征明显;农村消费市场持续增长,潜力巨大;大中型商业企业发展迅速,竞争优势明显;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热点商品持续畅销。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形势喜人。财政总收入44920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67万元,比上年增长14.1%。财政总支出13516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112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5.11%。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9984万元,比年初增长12.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51686万元,比年初增长41%;储蓄存款余额为453686万元,比年初增长21.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19398万元,比年初增长1.2%,其中短期贷款为169460万元,比年初增长0.9%;中长期贷款为49938万元,比年初增加2.8%。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8182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全年支付各种赔款724万元,比上年减少4%。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县争取列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个,省、市级项目10个,争取上级拨款163万元;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8亿元,申请专利58项,新增民营科技企业2家,取得科技成果1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完全中学4所,高级中学3所,
在校学生13049人;职业高中6所,学生6159人,初中59所,在校
学生30747人;小学296所,203个教学点,小学在校学生68220人; 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0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6%巩固率100%;初中升学率63.4%,高中升学率62%。
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1443万元改造危房32700平方米,已全部完成。已对138828名学生进行了“两免一补”, 免费金额3005万元。
九、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7个,县级图书馆1个,乡镇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电视台24 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2%。群众文化活跃,九龙舞、平江花灯编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各
类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3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
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245张,其中医院实
有床位741张。医卫技术人员1869人,其中执业医生589人。
至2008年,全县参加职工医疗保险32776人;在全市率先启动城镇医疗统筹,参保人数达134027人;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参合人数698325人,参合率为85.6%。18所卫生院改扩建已全部竣工和交付使用。-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县环保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2人。完成限期治理大项目10项,完成限期治理投资额890万元。县城区大气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符合国家地表水标准。综合治理城乡生态环境。去冬今春共植树造林3万亩,为年计划的150%;新建农村沼气池2006口,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32480人。
十一、生态旅游
近年来,平江县按照“旅游活县”的思路,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定位和打造,建设了平江起义纪念馆、盘石洲生态园、连云山漂流等精品旅游景区,举办了2008中国(湖南)红色旅游节、汽车走钢丝——万人尖叫汨罗江等旅游节会活动。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120.4万人次,其中入境游8500人,实现旅游收入7.4亿元,分别增长24.4%和22.6%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104.56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55.04万人,女性49.52万人,城镇人口32.09万人,农村人口72.47万人,城市化率30.69%。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显著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4.58‰。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9元,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2378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31个,福利性收养单位床位1676床。全县城镇困难户得到救济人次为21346人,农村为34578人,城镇临时救济人次为8516人,农村为7945人,城镇国家定救人次为1034人,农村为350人,传统救济人数31621人,五保户得到救济人数为11806人。集体供养人数1520人。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0437人,参加失业保险22001人,全县181330名离退休老人老有所供养,3486名医保对象病有所医治,24364名工伤保险对象工伤有所救治,致残有所补偿,抚恤对象生活有所保障,31885名失业保险对象失业有所救助,36060名生育保险对象有所保险。全县122352名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89836名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5600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