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临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岳阳市统计局2010-06-10 00:00
浏览量:1|| | ||

2004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较好的实现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省委“八件实事”全面完成,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发展协调,社会环境明显改善。

一、综 合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819元,比上年增长19.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24.04:43.44:32.52。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八件实事全面落实。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件实事共46项指标任务考核全部验收。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4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0.9万人,新建与改造通乡公路64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10.5公里,企业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0.24万人,征地补偿费用清欠率100%。农村新建沼气池0.25万个,改造乡镇敬老院3所,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1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0 .8万亩,区、县传染病区主体工程建设1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07平方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农民增收仍较困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业差距仍显较大,部分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 业

2004年,市委、市政府以落实中央1号文件为重点,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初步形成了20万亩优质稻、5万亩优质棉、15万亩绿色瓜菜、20万亩楠竹、6 .5万亩茶叶、6万口网箱养鳝、4万亩河蟹特色农产品基地。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云天竹胶板厂、晨星凉席厂、红灯竹砧板厂、边销茶集团、东祥粮油公司、康神腊制品厂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着力培育了“源潭牌”黄鳝、“晨星牌”竹凉席等农产品品牌。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17793亩,比上年增加15.6%;棉花种植面积14089亩,减少2762亩;油料种植面积128819亩,增加4771亩;蔬菜种植面积128480亩,减少4582亩。

全年粮食产量238058吨,比上年增产17%;棉花产量1243吨,减少24 .3%;油料产量13378吨,增产24.9%;全年出栏牲猪47 .5万头,增长10.5%,肉类总量达3 .5万吨,增长8%;水产品产量2.1万吨,增长5 .0%。全年完成农村牧渔业总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5.9%。

2004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额

比上年±%

农业产值

76770

3.1

林业产值

8457

12.9

牧业产值

43721

9.5

渔业产值

15600

12.7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4年,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主体地位突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3.5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2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6%、11.3%。

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绝对额

比上年±%

铅精矿含铅量

1372

-43.4

锌精矿含锌量

1682

-4.2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873

-44.3

酱油

325

127.3

粉丝、粉条

465

161.2

饮料酒

千升

140

460.0

精制茶

5270

137.7

3416

34.2

合成氨

49568

-34.5

化学农药

5646

23.7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全市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96.7%。实现利润总额991万元。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 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019万元,增长1.5%;上缴税金149万元,增长6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上年回落7.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2亿元,农村投资完成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4%、14.7%。

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55亿元,比上年增长31%,技术改造完成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房地产开发投资0.17亿元,比上年下降5.6%。商品房销售额691万元,下降28.7%。

五、批发、零售、贸易及饮食业

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一批连锁店、超市、集贸市场竞相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11.5亿元,增长10.9%;餐饮业零售总额0.7亿元,增长22.4%;其他行业702.4万元,增长12.4%。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13.7%;农村零售总额5.07亿元,增长8.4%。全市拥有亿元集贸大市场1个,全年实现商品成交额2.16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增加值1812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市拥有客车418辆,货车1872辆。

邮电通信业迅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3625万元,增长25.3%。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821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63385户、小灵通用户600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6万户,280个行政村全部通电话。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稳定增长,金融运行平稳,保险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973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地方固定收入完成19545万元,增长21.2%,财政支出完成36668万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农业支出317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2003万元,比年初增长17.6%;各项存款余额182319万元,比年初增长8.44%。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62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全市科技队伍进一步扩大,科技经费投入增加,科学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140个,全年专利申请4件。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中小学校224所,城市职业中专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市共有专任教师4114人,在校学生66839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0.7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8.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全年共举办市以上运动会10多次,90%的在校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市人民医院新建了高标准住院大楼,市中医院、妇幼保健医院、乡镇中心医院等均改善了医疗服务设施。年末医院共拥有病床1042张,比上年增长25.8%。卫生技术人员达1208人,其中,主治医生265人。卫生防疫人员达115人。婴儿死亡率不足1‰。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479696人。其中,男性人口251846人,女性人口227850人,性别比为110.5:100。年出生人口2190人,出生率4.6‰;年死亡率为3.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9‰。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9元,比上年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02元,比上年增长18.1%。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约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约1.5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87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3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6536人。

全年,社会治安稳定,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状况不断改善。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