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新形势下统计教育培训之我见(2010第49期)

人教科 2010-10-20 00:00 浏览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在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方面特殊地位愈加凸现,同时,对新形势下每一位统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统计教育培训是提高统计队伍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近三年,我市在统计教育培训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把为统计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视作统计教育培训的重要抓手,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市参加统计教育培训的人员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36.5%,比2007年增加2.4倍。近几年来,我们创新了措施,找准了路子,更新了方式,使得我市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有了很大突破。

  一、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特点

  (一)全面动员,发挥“三个积极性”。一是发挥县市区的积极性。近三年,每年年初我市召开县市区统计局长及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市统计局局长到会就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统计队伍素质的提高作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县市区统计局长要重视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明确它的意义、目的和任务,强调必须配备责任心强的统计人员负责教育培训工作。如华容县去年统计继续教育没有一人,今年达到120人,汩罗、湘阴、平江近几年从业资格人数也增长较快。二是发挥市直单位的积极性。每年3、4月份我们都要举办市直部门统计负责人会议,先是对他们进行以会代训,学习统计法律法规,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得到他们的支持,再要求他们对所管的单位进行摸底,动员无证的或需要继续教育的统计人员来参加从业资格和继续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直单位近三年来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培训的达1520人,继续教育达到781人,分别比前三年增加4.1倍和2.3倍。三是发挥各科室的积极性。统计教育培训工作仅靠人事教育科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科室和法规科的密切配合。每年,无论是专业年报培训会、还是法规执法检查,都与科室对接,对各科所管单位进行摸底,掌握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参加了统计继续教育等情况。

  (二)创新方法,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企事业单位与大中专院校相结合。近年来,我们改变过去把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放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单一作法,逐渐扩展到大中专院校,且以大中专院校为龙头,采取企业单位与大中专院校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统计教育培训的重要途径。学生毕业前有了从业资格证,就多了一个就业渠道;学生相对讲有时间学习,考试合格率较高;学生的生源多而稳定,考虑到学生经济承受能力,我们只收上缴省局资料及培训成本费,这样生源较有保障。在校大中专的从业资格报名人数逐年增加。二是坚持平时自学与集中学相结合。平时,我们提前三个多月将学习资料先发放给学员,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先自学,然后再分批分次进行集中培训,学员满意,效果良好。三是考前与考后相结合。考前,及时下发文件,要求各单位安排统计人员学习时间。考中,严格执行考试规章制度。2009年,全市共组织58个考场无任何差错,全市从业资格考试合格率连续三年都在90%以上。考后,组织学员回头看。合格的要求他们更上一个台阶,没有合格的帮他们树立信心,分析原因,为下一次补考打好基础。

  (三)加强考核,做到“三个严格”。一是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近几年,为了做好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我们分层次建立了一整套考核制度,如把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市区及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统计综合评比的重要内容,凡统计教育培训没有完成任务的,取消评先资格,对完成任务好的实行奖励。二是制定严格的考评办法。企事业单位根据单位的大小、人数多少制定参加统计教育培训计划,对县市区制定教育培训考评办法,内容包括统计从业资格、统计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资格等工作完成情况,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实行奖励制度。三是制定严格的督查措施。先对县市区和单位分线分块进行调查,摸清统计教育培训对象的规模,其次根据规模分配任务,第三是成立督查小组到基层进行督查落实,有困难的上门耐心做工作,得到单位领导支持,为单位培养出更多的统计专业人才。

  二、当前统计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难度加大。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活跃的今天,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队伍不稳定,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统计任务繁杂的现象较为普遍,使统计岗位培训和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受到很大冲击,统计人员学习业务和接受再教育的主动性受到挫折,给统计教育培训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统计教育培训内容与需求脱节。不论是统计从业资格证还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基层指导作用不大,且统计教育培训多为“灌输式”,缺乏深入的、实践性强的案例教学,也缺少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交流,往往企业需要培训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使教育培训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统计教育培训管理的机制不活。统计教育培训中普遍没有配套的管理体系,激励办法和晋升机制,统计教育培训干部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培训任务完成好与差一个样,在干部的使用中,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要求和业务职称要求,培训归培训、使用归使用,使教育培训的目的大打折扣。

  三、创新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措施

  针对我市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当前要在统计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手段上进行完善和创新。

  (一)以服务统计工作为中心,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一是做到培训内容与统计工作相吻合。目前统计教育培训主要停留在对统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忽视统计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热情的思想认识教育,统计人员不安心、统计队伍不稳定现象普遍。要制定切合实际的长期、中期、短期培训,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使培训更贴近实际,对难点问题、热点问题组织讨论,力求更全面、更科学合理。二是拓展统计教育培训的知识面。统计工作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方方面面,除必须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会计、金融学、乃至公关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知识,特别是要注重提高统计人员的分析写作能力。三是强化统计干部能力素质教育。统计培训要与统计岗位工作紧密结合,重点强化学习能力、调配能力、管理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培训,增加“诚信统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培养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为目标,推动统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

  (二)以创新培训方式为重点,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性。一是坚持分类分级培训。由于当前统计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性质也不一样,培训要划分出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分级培训。对政府统计部门以内的培训,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水平,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乡镇级统计人员,要提高他们统计业务知识,把好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关;对企事业学位的统计人员,依据工作层次的差异性,分层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技能需求。二是坚持学以致用。一方面要向学员解读统计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另一方面要择对象设计一些专题课程,使培训最大限度贴近基层工作需要,做到专题培训与岗位培训互相补充,业务技能与综合知识齐头并进,岗前培训与职位培训共同深入。三是坚持爱岗敬业。不仅要使统计人员懂专业知识,还要懂计算机操作、市场经济理论、统计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培养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讲奉献、讲诚信、讲正气的思想情操。

  (三)以完善机制为保障,增强教育培训的规范性。一是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要以工作业绩为导向,将干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培训情况与其上岗、任职及相应待遇挂勾,激发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内在动力。二是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把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一把手”工作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培训奖励基金制度,开展统计教育培训工作讲评,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各单位要保障统计人员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经费支出,统计培训部门要合理的配置老师资源,适时组织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培训档次,增强培训专业性,把统计教育培训作为提高科学统计的把握能力和科学发展的分析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全社会的统计素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