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岳阳市基本单位分布状况、问题与对策(2010第50期)

普查中心 2010-10-20 00:00 浏览量:

  基本单位是构成国民经济有机整体的基本细胞,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需要依托于各级、各类基本单位。所以基本单位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信息。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开发研究就是要搞清楚一个地区各类单位的总体情况,各类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构成、规模结构和生产要素配置,以及基本单位的地区分布状况、行业分布等情况,基本单位数量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并为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规划城乡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行政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下面根据2008年末我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及其有关资料,全面深入分析我市基本单位的总量和结构状况,探讨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基本单位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一)单位总体状况

  据我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截止2008年末,岳阳市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1867个(本次普查范围不含第一产业),位居全省第四位,次于长沙、衡阳和常德。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法人单位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26500家。其中,从事第二产业活动的单位6527家,占24.6%;从事第三产业活动的单位19973家,占75.4%(详见表1)。

  (二)基本单位类型状况

  岳阳市基本单位类型以企业法人、包括村、居委会在内的其他法人类型为主。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末,在我市21867个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11485家,占66.2%;事业法人单位2440家,占11.2%;机关法人单位889家,占4.1%;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94个,占0.9%;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267家,占1.2%;以村、居委会为主的其他法人单位3592家,占16.4%。(详见表2)

  (三)地区分布情况

  2008年末,全市分县市区看,拥有法人单位数名列全市前5位的依次是:岳阳楼区、平江县、汨罗市、岳阳县、湘阴县,其中拥有产业活动单位数名列全市前5位的依次是:岳阳楼区、平江县、汨罗市、湘阴县、岳阳县,这个五个县市区分别占了全市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76.4%和76.3%。(详见表3)。

  (四)行业及从业人员分布状况

  全市法人单位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四个行业。从国民经济行业的门类分布看,2008年末,在各类法人单位中,制造业5236个,占23.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464个,占25%;批发零售贸易业3442个,占15.7%;教育业1012个,占4.6%,四个行业占69.2%

  全市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四个行业。在各类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从事制造业的282396人,占36.5%;从事建筑业的126201人,占16.3%;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的95920人,占12.4%;从事教育业的53906人,占7%,四个行业占72.2%(详见表4)。

  二、岳阳市基本单位发展变化特点及问题

  2008年,全国开展了第二次经济普查。2004年以来的四年间,在市委、市政府加快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全市基本单位有了较快的发展,单位数量增长,单位结构、登记注册类型、经营行业、从业人员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单位总量有较快增长

  在2004至2008年四年间,法人单位总量以年均14.6%增长,企业单位总量成为一枝独秀以年均29.2%增长,机关事业单位得到有效控制(详见表5)。

  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与2004年末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 共增加各类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9238增加53.5%。其中法人单位增加9168家,增长72.2%。第二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增加3071个,增长88.9%,第三产业活动单位增加6167个,增长44.7%。

  随着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入完善,全市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得到有效控制。在2004至2008年四年间,全市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增长趋于稳定,比重降低。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底,事业单位净减195个,比重降低9.5个百分点;机关法人单位净增了21个,比重降低2.7个个百分点。包括村、居委会在内的其他法人比重降低12.4个百分点。

  企业法人数量增长是4年间基本单位增长的主力军。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在2004至2008年四年间,全市净增企业法人单位达到9280家,比2004年末企业法人增长1.8倍之多。企业法人占全部法人的比重提高了25.2个百分点。四年间,企业法人增长数量基本上相当于2008年末法人单位增长的数量。(二)股份制和私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增长不明显

  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市新型所有制经济类型企业增长迅猛,其中尤以私营企业最为强劲。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8年,在新增的各类单位中,增长最多的是私营企业,新增了8755家,占全部新增企业的94.3%;增长最快的其他内资企业,增加510家,增长3.2倍。集体企业减少最多,减349家,减少45.1%,国有企业仅次,减少了44家,减少了12.2%(详见表6)。

  (三)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增加,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凸现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成效,行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见表7)

  第二产业中,工业企业强劲增长,充分显示了我市主导工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成果。在加快发展工业的政策指引下,四年来,新增与撤销相抵并兼顾行业调整等因素后,第二产业单位数量增加了3071个,增长88.9%,其中,制造业单位增加2403个增长83.9%,采矿业单位增长59%、特别是建筑业单位增长1.8倍。工业生产企业的强劲增长,为我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信息和科技服务业主导第三产业单位增长。从第三产业单位变化情况看,产业活动单位净增数量排在前五位的行业门类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2723个,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83个,住宿和餐饮业739个,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70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95个。增幅排在前五位的行业门类分别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7倍,住宿和餐饮业3.8倍,批发和零售业2.9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5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倍.

  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决定了岳阳市第三产业将持续扩张。根据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主要经济部门将遵循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随着岳阳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计,社会对服务的需求将迅速扩张,对服务种类、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将迅速增加,这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

  (四)、企业总体实力增强, 工业发展加快,工业传统行业仍然占据主导;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成为扩大劳动就业的新途径

  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末,岳阳市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为1806.58亿元,比2004年末增加676.64亿元,增长59.9%。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经济实力增强反应出全市总体实力的提高(详见表8)。

  在全市工业的43个行业中,构成我市工业经济主体的是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等六大传统行业,这6个传统行业的企业法人单位总数为1496个,占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0.6%,共吸纳从业人员214001人,占49.9%,企业资产合计632.16亿元,占占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的70%,企业全年主营营业收入为1023.6亿元,占50.4%。

  近年来,岳阳市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末,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5423个,比2004末年增长65.6%,吸纳了从业人员344680人,占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44.6%,比2004年增加了92291人,增幅为36.7%。从事第三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不断增长,为岳阳市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第三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市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几点建议

  基本单位的数量、类型和规模状况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通过对我市基本单位总体情况的分析和揭示,使我们在解读全市近四年来诠释基本单位发展成绩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不同行业单位发展的不平衡和薄弱行业。

  (一)、加大大型企业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支撑作用。要逐步培育出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形成一定的专业规模和区域优势,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和品牌战略,要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优势企业为核心,通过多种形式,培育一批核心企业、骨干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与有实力、重信誉的市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或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集中度,发挥规模效应,努力实现低成本扩张,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扶持、引导有前景的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规模扩大。要将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前途看好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加以扶持和培养,使其成长为中、大型企业;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成长促进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样促进以生产型和生产服务型单位为主的单位总量增长。只要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扩大,单位总量必然随之增加,单位规模也会随之扩大。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外商和港、澳、台商来岳阳投资兴办企业,助推岳阳经济快速发展。利用外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利于带动区域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进程。2008年末,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81个,仅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的0.6%,比重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108.6亿元,占全市企业法人营业收入的3.9%,资产总计59.6亿元,占全市企业法人资产总计的3.3%。这都表明了岳阳市现有利用外资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企业人才培养,为企业单位稳定、持续增长提供保证。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素质。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加强企业高、精、尖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专家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