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体作为建设用地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来源:市国土局2014-01-09 18:12
浏览量:1|| | ||

答:(1)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在滑坡体上修房、筑路、场地平整、挖砂采石和取土等活动中,不能随意开挖滑坡体坡脚。如果必须开挖且挖方规模较大时,就事先由相关专业部门制定开挖施工方案,并经过专业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方能开挖。坡脚开挖后,应根据施工方案和开挖后的实际情况对边坡进行及时支挡。 

(2)不得随意在滑坡后缘堆弃土石。对岩土工程活动中形成的废石、废土,不能随意顺坡堆放,特别是不能堆砌在乡镇上方的斜坡地段。若废弃土石量较大时,必须设置专门的弃土场。最好的办法是把弃土石从环境负担变为可用资源,在整地、造田、修路等需要填土的工程中带回 以充分利用。 

(3)管理好引排水沟渠和蓄水池塘。在滑坡上部布置的引水系统最好采用管道输水,避免渠道开挖时渠水入渗引发山坡失稳。管道一旦发生漏水时,也比较容易监控。生产、生活废水排放系统要保证安全、有效,避免堵塞沟渠、污水渗漏和冲蚀或渗入滑坡体。山坡低凹处降雨形成的积水应及时排干,否则当坡体变形时极易引发池塘拉裂,导致地表水入渗滑坡体内,加剧变形破坏。 

(4)注意控制滑坡体上的建筑密度。古老滑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地质环境容量,随意地扩大建筑规模,将可能超过古滑坡有限的载重量,导致稳定性的降低,引发局部甚至整体的滑动,造成严重的损失。在滑坡体上规划新村镇时,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用地(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程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程序,请专业队伍进行专门的地质工作,并报请政府部门审批。 

滑坡裂缝简易监测有几种方法? (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滑坡体上发生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体变形滑运过程。 (2)埋钉法。在建筑裂缝两则各钉上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体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贴片法。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纸被拉断,说明滑坡体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是定性的,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灾后应急自救措施有哪些? (1)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2)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讯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3)迅速组织人员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禁止人员进入。 (4)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5)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人员。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 (上述常用知识问题解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编写,解释权归县国土资源局)